回落至“2时代”边缘
CPI基本不会触碰调控“天花板”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庞东梅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1日
今年我国鲜菜价格虽然在春节因素推动下有所上涨,但是总体涨幅偏弱,造就了今年前两个月CPI涨幅并未出现往年攀高的格局。国家统计局3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2%,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一般来讲,春节消费需求的激增往往会推动鲜菜、猪肉等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然而,在恶劣天气减少导致新涨价因素动能偏弱的背景下,今年春节期间物价运行呈现别样风景,尽管今年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于1月份,但受对比基数抬高的影响,2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1月份有所回落。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表示,分析CPI更应该看反映更为灵敏的环比数据。今年2月CPI的环比上涨0.5%,CPI月度上涨幅度仍较大,反映出春节因素对物价产生向上的推动作用。然而,今年春节期间天气稳定,因此鲜菜价格上涨动力偏弱。假期过后,需求减少,价格有所回落。
交通银行发给记者的报告显示,2014年2月猪肉价格环比创下有数据以来的历年同期新低以及翘尾因素明显回落,应是引致当月CPI回落的两个主要原因。
我国CPI一向素有“猪指数”之称,从猪周期来看,春节期间,由于市场供应充足,需求的大量释放并未带来供需失衡,猪肉价格总体走稳并且呈现下降的曲线,对今年前两个月CPI的回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年初物价稳定在“2时代”运行为全年物价走势开好局。周景彤告诉记者:“今年物价涨幅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基本没有问题,全年CPI同比涨幅或将保持在3%左右。”他认为,整体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今年我国政府明确了GDP增速保持在7.5%的预期目标,预计今年我国基本能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需求的回稳有利于物价的平稳运行。从外部环境来看,如果美国退出QE,我国很可能会面临国际资本外流,外汇占款可能会相对减少,流动性较此前或有所趋紧,对物价产生下拉作用。此外,重要资源品价格改革对物价的影响不会很大。
交通银行发给记者的报告预计,2014年一季度CPI同比可能低于2.5%。未来如果国内需求有所回暖,物价涨幅可能会略有扩大,但考虑到年内产出缺口不会明显回升,需求对物价上拉作用不会太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仍有震荡下行可能,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并不大;以及国内流动性仍将维持稳中偏紧的趋势,物价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货币条件等原因,年内CPI同比上涨压力不大,预计全年平均涨幅不会超过3%。
在全球经济仍呈现弱复苏格局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对我国不会形成输入型通胀压力。然而,近期乌克兰形势的紧张,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投下一颗不稳定“炸弹”。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涨大落的戏剧性变化。专家表示,目前来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很好的消化了乌克兰消息,仍有潜在风险但目前可控。
专家表示,地缘政治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努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同时减少重要商品对外依存度,走多元化市场道路,防止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带来的输入型通胀或者通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