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6日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赣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若干意见》政策效应加速释放,让赣州成为“中部的西部”,政策洼地效应凸显。持有政策“增值牌”,赣州趁热打铁,主动出击,通过举办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大型商贸洽谈、文化交流活动,向外推介赣州,将优质企业和项目请进来。
一大批央企、大型国企瞄准赣州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一个个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众多远道而来的客人进一步了解赣州、投资赣州,为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凝聚振兴发展各方力量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开幕式的公益捐赠仪式上,步步高商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向我市捐赠100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发展。除了公益资金的捐赠以外,王填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瞄准了赣州蕴藏的巨大商机,准备以投资产业发展的形式对赣南开展长期扶贫,他说:“我看好拥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的赣州。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发展项目,争取在两年之内落成一个项目。”
在王填寻找投资项目的同时,不少客商已经付诸行动。据统计,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加,现场签约了30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广泛涉及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服务、工业、金融、总部经济等领域。
不仅于此,在随后举行的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率81家央企负责人为赣州带来40个签约项目,签约金额高达1306亿元。大型项目、巨额资金的涌入,为赣州产业发展强筋壮骨。
如果说,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是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硬件投入,那么,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光彩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时仲则为我们带来了软件智力支持。第一次来赣州的他,计划在5年内为赣南革命老区免费培养1万名中职教育生,还计划在赣南开办中职教育学校,要为赣南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通过“光彩事业赣州行”活动,出生在赣南这片红土地的企业家王再兴再一次踏上了故土,现在的他已经拥有多个头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他表示,为了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将率豪德集团总部迁回赣州,并在赣州投资建设总投资超100亿元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活动中,他向众多民营企业家发出热情的邀请:“到赣州多走走、多看看,相信大家也会看上赣州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红土地,和我们一起在赣南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
听闻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隆重召开的消息,上班时间还没到,赣州群星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翾早早地来到生产车间,与几位工程师热议这一大事。大家一致认为,《若干意见》出台后,越来越多的央企投资赣州,完善了赣州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条。“以落户在章贡区沙河工业园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为例,它的到来对我们以制造汽车同步器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自此串珠成链了。”王翾说。
作为全市首个央企投资的大型工业项目,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最终将形成汽车与关键零部件检测、研发与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板块连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可解决就业岗位约1万个。
填补我市新兴产业空白,也是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签约洽谈活动的成果之一。
章贡区锁定目标企业,大力开展产业与驻点招商,签约深圳怡亚通,使之成为全市首个签约的电子商务项目。“重大活动给章贡区带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人才,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章贡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艳告诉记者,投资10亿元的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公共立体停车场项目已签约该区,在重大签约洽谈活动的促进下,2013年,章贡区招商的客商层次、项目质量、招商实效均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额是上一年的8倍。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赣州开发区在重大签约洽谈活动中收获颇丰。中国医药集团医药仓储配送、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品产业基地、中铝国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磁性材料等项目纷纷签约赣州开发区。赣州开发区央企招商小分队成员温世伟感言,一批批大块头、高精尖的央企项目入驻,有力调整了赣州开发区的产业结构。
央企入赣,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步迈进。其实早在几年前,已有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大集团积累了与赣州合作的经验,中国五矿于2008年进军赣州稀土行业,成效斐然,正在向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发光材料生产基地这一目标前进。
种下合资合作蓬勃希望
在2013年赣州开展的系列重大签约洽谈活动中,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等带着明显的经济符号,为赣南苏区吸金数千亿。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携着客家人的热情和深情,在参会人员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广大客商与赣南苏区今后的合资合作种下了蓬勃希望。
血脉相连,商缘相通,我们依旧记得,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赣州谈及两岸经贸交往合作时说:“透过此次参会的台商阵容,我感受到了赣台会越办越好,赣台交流合作水平越来越高。我相信,将来台湾与赣州乃至整个江西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和谐、更顺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们依旧记得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副理事长苏文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赣州有多所驻市高校可提供大量优秀人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发展合作经济。结合他自身从事的生物制药研发产业,他认为赣州市场前景广阔,愿意前来投资兴业。
基于浓浓的血脉之情,台湾东元电机南昌公司总经理林德聪为赣州的经济发展把脉开方:“赣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如果能修建高铁,必将对赣州乃至整个江西的产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饱含深情厚谊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
然而,签约只是起点,合作的深化才刚刚开始。面对各界对赣州的青睐,赣州上上下下也达成了服务项目、合作共赢的共识,各地各部门将积极营造一流的环境,让签约的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老区中的“特区”,赣州已成为吸引央企投资的一片热土。市国资委主任欧阳忠认为,赣州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梯登高。一系列重大签约洽谈项目将塑造赣州现代工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赣州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