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男子手机SIM卡遭人复制 银行账户29.5万不翼而飞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110吗?我银行卡里的29.5万不翼而飞,身份证、银行卡都在自己手上,钱怎么就会被划走了?”近日,南京市民陶先生向秦淮警方报警求助。经过警方调查发现,陶先生的手机SIM卡突然没信号,遭人复制、补办,最终银行卡中买房子的29.5万款项被手机银行转走。

  据陶先生回忆,他在9月22日那天,手机突然就没有信号,试了很多次,都接收不到任何讯息,于是陶先生就去营业厅重新换了一张新的电话卡,结果没过几天又没有信号,陶先生没办法,只得又换了一张卡。过了一个星期之后,也就是9月29日下午,某银行客服给陶先生打电话,告知其账户异常,账户里的存款被转账到异地银行,陶先生以为是骗子,就没有理会。到了晚上,陶先生正好去银行取钱,发现卡里就剩下500元钱,才知道自己的钱真的被转走了。

  秦淮警方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最终在与湖北警方的共同努力下,破获了这起盗窃案。原来犯罪分子正是购买了曾经在网上购物并且是通过手机银行支付的客户信息,然后通过科技手段屏蔽该用户的手机信号,迅速复制一张相同号码的SIM卡,再通过手机银行将关联银行卡里的钱转出。而钱被转走的时间,正是陶先生所说的“手机收不到讯号”的时间。此外,银行在手机支付业务上也存在着漏洞,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经过秦淮警方的协调工作,被转走的29.5万元很快又回到的陶先生的账户里。收到失而复得的钱款,陶先生向警方表示了万分感谢。目前,两地警方正对这一系列案件展开进一步调查。

  警方提醒,在网上购物支付时一定要谨慎,随时查询自己的账户信息,尤其在自己手机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与银行和手机运营商取得联系,查明原因,以免资料外泄,上当受骗,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不法分子盗窃步骤

  1 犯罪分子购买曾经在网上购物并且是通过手机银行支付的客户信息

  2 通过科技手段屏蔽该用户的手机信号

  3 迅速复制一张相同号码的SIM卡

  4 通过手机银行将关联银行卡里的钱转出

  律师说法

  手机运营商和银行应承担相应责任

  身份证没有丢失,手机SIM卡却遭复制,还被人通过手机银行转账29.5万元,那么手机运营商和银行是否该担责任,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认为,现在,手机已经实行实名制。通讯运营商在办理、补办手机卡时,都应当要求申办者提供身份证原件,并与公安部的身份审核系统对接,确认身份证的真伪。如果犯罪分子在通讯运营商处补办SIM卡,通讯运营商显然没有尽到这个义务,导致陶先生的手机卡被他人补办。对此,运营商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而对于手机被补卡后随之带来的手机银行账户资金被盗,通讯运营商在身份审核上的疏忽是原因之一,应当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如果银行手机网银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或对用户账户被盗存在过错,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应赔偿用户全部损失。

  好在警方已经帮助陶先生追回了损失,不然陶先生可起诉银行和通讯运营商索赔损失,也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向盗窃者提出赔偿要求。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曹卢杰 通讯员 秦公轩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