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精打细算 >> 正文内容

陷阱骗局夹杂其中 如何防范理财变“离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财富“鸡生蛋,蛋生鸡”,结果却是有的人“生了”,有的人“赔了”,理财变成了让财富离开自己。理财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一些陷阱与骗局夹杂其中。如何防范理财变“离财”呢?那就是见招拆招。

  招一:恶意欺骗。这类理财产品的创立者本身就存在着问题,他们设计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骗钱,但苦于没有资本,只好造假设计出吸血鬼一般的理财产品。赚了,那是自己的;亏了,就是大家的。

  拆招:这类理财产品本身有很多破绽,要么是不符合常规的产品设计模式,产品条款矛盾重重,要么就是低风险高收益,不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律。如果突然让你感觉有很大的便宜可占,提防之心需马上提起。

  招二:制度缺陷。这一般都来自正规的金融机构。一旦出了问题,至少可以有正规金融机构作垫背,不会出现圈钱人跑路、投资人傻眼的情况。

  拆招:选择正规、管理规范的金融机构,同时注重产品条款中的责权利细节,就算产品出了问题,也可以找金融机构赔偿。

  招三:产品缺陷。银行把理财产品卖出去后,在投资期限内,产品的设计中可能不会包含主动调整和修改产品投向等内容。同样的,在产品投资期限内,如果发现此款产品有亏损的可能性,但在投资策略中没有明确标明,银行也不会主动修改。这就会造成在产品的存续期间,市场上出现的新获利空间,产品无法去捕捉,而出现亏损问题,产品也无法停止或回避。

  拆招:对于产品条款不同于常规产品的“创新类”产品,需要多留神。如果弄不懂这个产品,或者不能够把产品风险的承担落实在纸面上,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招四:把保险当作存款卖。某些银行从业者拉着银行的虎皮,把存在各种问题的产品卖给最信赖他们的客户,家人在去银行柜台存定期存款的时候,时常会遭遇银行销售误导,定期存款购买了保险产品。

  拆招:口头承诺保本无效。是否保本要看这个产品的合同里是否有注明,后续人工添加上去的书面保本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但有可能是为了骗你购买而虚构的。

  银行卖的产品未必安全,不能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相信一定是可靠的或者保本的。银行就像超市,有来自不同商家的产品,也不排除有高风险产品掺杂其中。国内的银行都是值得信赖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银行员工都值得信赖。一旦发现银行员工有越权、异于寻常的举动,警惕之心不能没有。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