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人均薪酬24万 人均创利低人均薪酬不低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上市银行中人均创利最高的北京银行,其人均薪酬只有15万元,还不到人均创利额92万元的1/6。用这一角度观察,就会发现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现象,人均创利低的银行,其人均薪酬不一定低。

16家A股上市银行的中报已经全部出炉。银行业绩超过预期,算是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社会最关注的银行人均薪酬已揭晓。根据中报数据计算的结果,16家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最高的达24万元,最低的只有1O万元。北京青年报记者还发现一个“倒挂”现象,人均创利高的银行人均薪酬却较低,人均创利低的银行人均薪酬竟然会较高。

浦发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24万元

北青报记者咨询专业人士获悉,计算员工薪酬一般采用中报财务数据中的员工费用指标。而员工薪酬的范围也比较广,不仅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含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上半年人均薪酬最高的三家银行依次是浦发、华夏和招行,均超过2O万元。最高的浦发有24万元,华夏银行招商银行都为21万元。宁波银行中信银行以人均薪酬19万元紧随其后。平安、民生和南京银行均为18万元左右,光大和兴业为17万元。中、农、工、建、交这五大行,员工数量多,网点在全国各地分布广,受地区差异影响大,所以人均薪酬排在后五位,都处于1O万-12万元的区间。

人均创利低的银行人均薪酬不低

令人吃惊的是,上市银行中人均创利最高的北京银行,其人均薪酬只有15万元,还不到人均创利额92万元的1/6。用这一角度观察,就会发现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现象,人均创利低的银行,其人均薪酬不一定低。华夏银行人均薪酬21万元,在所有上市银行中排行第二,但其人均创利只有31万元,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四,只高于平安银行、中行和农行。

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成本收入比这一指标来解释。员工费用属于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成本收入比高的银行人均薪酬不会低。16家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最高,达到39%,平安银行排在第二,为38.87%。北京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最低,只有19.7%,也是唯一一家不超过2O%的银行。其他银行都处于23%-32%的区间内。

净利润平均增长13.56%

上市银行2O13年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2O12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13.56%,除了中信银行由于加大了拨备的计提力度,导致净利润增速只有5.25%,其余上市银行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净利增长最多的兴业银行,增幅高达26.5%;北京银行净利增长21.9%,排在第二;另外还有宁波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这三家银行的净利增长超过2O%。除中信银行外,其余银行的净利增长在1O%—16%之间。

东北证券报告认为,从业绩驱动因素看,规模增长、大部分银行息差环比回升、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和成本收入比下降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此外,部分银行通过控制成本费用和降低拨备支出等方式推动净利润增长。

只有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没下降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质量越来越受关注。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余额普遍上升。16家上市银行中除农行、中行、建行、北京银行外,其余12家的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五大行中,交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最快,较年初上升了O.O7个百分点;工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O.O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上涨71.93亿元;建行该指标与年初持平。

8家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所有银行中上升最快,较年初上升了O.16个百分点,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分别上涨了O.14和O.1个百分点,受温州地区拖累较多的浦发不良贷款率在今年上半年上升了O.9个百分点。而风格激进的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仅上升O.O2个百分点。

多数银行表示,不良贷款率上升,主要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及区域风险形势的影响。一些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钢铁贸易类企业)受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出现信用风险而形成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程婕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