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傍名牌”市场乱象调查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3日

    “傍名牌”行为

  ●触犯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侵犯消费者权益: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若造成人身伤害,还侵犯了消费者健康权

  ●侵犯被傍企业权益:注册商标专用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企业名称权;或将导致企业品牌覆灭

  ●防范之法:查验外包装上的商标,留意文字、图形商标是否有陷阱;生产厂家若比熟知名牌企业多出了“香港”“国际”等字眼,不可相信;对于价格相差太大的低价“名牌”商品勿购买

  ●解决之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不法企业违法成本,消除高利润与低违法成本之间的逆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查处部门及标准;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傍名牌“行为

  “治治”香瓜子、“超六核桃”饮料、“周住”牌洗衣粉、 666皮炎平……这些乍看上去像知名品牌的山寨货在赣州频频现身。为谋求市场发展“捷径”,一些不法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以“拿来主义”和“乔装打扮”,拐弯抹角地与一些知名品牌搭上关系。

  日前,我市工商部门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傍名牌”案件27件,案值34.4万元。

  “傍名牌”山寨货为何屡禁不止?其产生的根由是什么?谁是这一市场乱象的受害者和既得利益者?

  考眼力程度不亚于“大家来找茬”

  “大家来找茬”是时下最热门的一款休闲游戏,要求游戏玩家在限定时间内找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而“找茬”高手江西理工大学学生彭琳却在一瓶山寨饮料上栽了跟头。

  彭琳一直比较喜欢喝“娃哈哈”牌的“营养快线”,前不久,她在小卖部购买了一瓶“营养快线”,喝下去以后感觉味道完全不对,定睛一看,原来是“旺哈哈”牌的“营养怏线”。

  “外包装和品牌名字实在是太像了,连我这么一个天天玩‘找茬’游戏的人居然都看错了。”彭琳说。

  与大家熟知的假冒伪劣产品不同的是,“傍名牌”山寨货打的是假冒伪劣的擦边球。“‘傍名牌’主要指不法经营者通过仿冒他人知名商标、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企业名称等手段,使得消费者误以为该商品为被仿冒著名品牌,从而购买该商品。”5月15日,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律师严林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严林福告诉记者,与知名产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近似也是一种侵权行为,“傍名牌”行为触犯的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消费者和被傍企业是直接受害者

  严林福表示,“傍名牌”山寨货的品质与正品差别极大,而其标牌及标示与正品差别极小。因此,“傍名牌”行为极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认误购,这一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同时,如果山寨货因质量不合格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还侵犯了消费者的健康权。而对被傍企业来说,知名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财富,一旦被不法经营者假冒、仿冒后,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背上“黑锅”和骂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此外,“傍名牌”行为还可能涉及侵犯被傍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企业名称权等。

  既然“傍名牌”行为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和被傍企业,为什么受害者的维权行为却并不多见呢?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张明告诉记者,一方面,被傍企业对“傍名牌”行为的调查取证耗时费力,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对“傍名牌”行为的制裁力度还不够,导致山寨货层出不穷,“等被傍企业把一个山寨货打掉,另一个山寨货又出现了。”

  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近年来,市消协也接到过类似的投诉,但是真正能够走上法律程序的案例并不多。

  “现有法律法规对‘傍名牌’行为没有作出明确界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存在衔接上的漏洞或空白,时常会出现监管主体不统一,认定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严林福说。

  暴利催生产销一条龙

  近年来,“傍名牌”山寨货首先出现在城乡接合部,在农村市场堂而皇之地肆意蔓延。在利益的驱使下,近年又逐渐转向城市,大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让不少知名企业头痛不已。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面上出现如此多的山寨产品是因为有专业的集团在从事此种打擦边球的商标注册活动,并已形成完善的产销链。

  “‘傍名牌’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张明说。

  记者从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了解到,在日前我市查处的一批“傍名牌”案件中,某副食商行从河北智尊智圣饮料有限公司购进与“六个核桃”饮料名称、包装、装潢相近似的“超六核桃”饮料120件,每件进货价为20元,每件销售价格为28元,能获利960元。

  据了解,目前“六个核桃”的市场价大约为70元每件,“如果按整件来卖,我们每件能赚两三元,就算拆开按单罐3.5元零售,每件的利润也绝对没有8元钱。”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附近一家小卖部的店主告诉记者。

  消除高利润与低违法成本之间逆差是解决之道

  “傍名牌”行为在损害消费者和被傍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助长了“不劳而获”的不良社会风气,其危害显而易见。

  “扼制‘傍名牌’行为,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傍名牌’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不法企业违法成本,消除高利润与低违法成本之间的逆差。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明确‘傍名牌’的法律界限,建立统一的查处部门及标准。此外,还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傍名牌’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林福说。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挑选产品的时候应擦亮双眼、拒绝山寨货,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首先,要仔细检查商品外包装上的商标,特别要留意文字、图形商标是否有陷阱;其次,要看生产厂家,如果比自己熟知的名牌企业多出了‘香港’‘国际’等字眼,绝对不能相信;最后,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对于价格相差太大的低价‘名牌’商品切勿购买。”

  值得欣喜的是,在完善法律法规扼制“傍名牌”行为方面,已传来不少利好消息。“目前,《商标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订,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的《商标法修正案(草案)》来看,加大对‘傍名牌’行为的制裁力度、提升对权利人的保护水平是本次修法的一个目标。另外,1993年制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目前也在修订,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来看,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是本次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张明告诉记者。(徐韡 丁天华 记者谢若闲)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