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5月14日,一场名为“轨道交通土地价值捕获研究”的研讨会在南昌举行,主办方是世界银行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专家们研讨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地铁运营难题——如何回收地铁经济的外溢效益,让地铁建设和运营进入良性轨道。这为南昌地铁未来运营带来可借鉴的国际先进理念。4天前,南昌地铁2号线项目获得了世界银行2.5亿美元贷款。
用世界的钱建设南昌地铁
南昌建地铁,哪来这么多资金?在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地铁建设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让很多人关心的是,南昌市能不能负担地铁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
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施工,2号线一期工程计划7月动工。按照南昌地铁建设远景规划,未来的地铁线将达10条,总投资约3000亿元。巨额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南昌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毛顺茂给出答案:用世界的钱建设南昌地铁。
5月10日,世界银行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正式签约,给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2.5亿美元低息政策性贷款。该项目自2012年7月立项到正式签约,仅历时9个月,创下江西单体利用世行贷款额之最、全国利用世行贷款效率之最。
金融信贷、长期债券、合作合资、吸引社会资金……南昌地铁融资渠道多样。
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82亿元。早在2011年初,获得了140亿元贷款额度的银团贷款,建设资金基本落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60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3亿元),使用年限为30年,与商业贷款相比,每年将节约利息近6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南昌地铁3号线已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报批工作;4号和5号线的建设规划也正在编制。南昌轨道交通集团负责人说:“南昌地铁建设不差钱,少用财政的钱,用世界的钱。”
尽管地铁3号线开建时间尚未明确,但建设模式已明确——与香港地铁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目前正与香港地铁公司就PPP模式进行洽谈,力争今年签订协议。香港地铁是全球唯一实现盈利的,因此,其建设和运营模式受到各地追捧,北京地铁4号线等线路就是与香港地铁公司合作,采用的是特许经营类型的PPP模式建设、运营。
建市民“坐得起”的地铁
南昌地铁每公里建设成本高达六七亿元,每条线的运营成本每年约2亿元,在没有形成地铁交通网络前,运营肯定是亏损的,形成网络后预计也只能是票务收入与运营成本基本持平,但不能弥补建设成本。
南昌地铁如何才能实现“建得起、用得起、坐得起”的目标?答案是:作为全国第23个开建地铁的城市,后发优势让南昌有条件在吸取先行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地铁+社区”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地铁车站、上盖空间及沿线周边有效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形成以地铁站点为中心的集交通、居住、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社区。用“地铁经济”反哺地铁运营。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南昌地铁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银行的关注,原因在于模式的创新:一是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建设理念,二是“地铁+社区”的模式。该项目先后经过世行专家4次评估,专家认为南昌地铁“地铁+社区”的创新模式有望破解地铁的“亏损定律”,并将此模式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
南昌对地铁沿线以及地铁即将到达区域周边的土地进行有效控制,用土地出让的收益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对“地铁经济”进行开发,如在1号线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对24个站点和周边土地上盖“地铁商业”进行了策划定位,依靠物业收入来弥补运营的亏损,从而实现地铁运营的良性循环。
地铁或改变生活方式
当城市迎来地铁,改变的不仅仅是出行方式,还有市民的生活方式。距离2015年地铁1号线通车的时间越来越近,“地铁商业”,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即将在南昌浮出水面。
南昌市民未来的“地铁生活”会是怎样?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已描绘出蓝图:“吃住生活在地铁、购物娱乐在地铁、幸福享受在地铁。”通过对“地铁+社区”模式对地铁物业及附属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能够有效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绝大部分需求。
早在两年前,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就启动了地铁1号线沿线站点的商业定位策划,勾勒出一条“黄金走廊”。如红谷滩新区的地铁珠江路站、八一桥西站、绿茵路站、会展路站、丰和站以及秋水广场站,分别被定位成中央生活中心、南昌西部区域餐饮娱乐休闲中心、总部基地区、高端金融区、赣江景观区,白领阶层、高端商务人士和普通上班族、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吃、住、玩和购物的场所。
在《南昌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中,就将“地铁商业”这一南昌新商业模式纳入其中,确定了双港站、八一桥西站、地铁大厦站、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八一馆站、八一广场站、彭家桥站、谢家村站、高新大道站、太子殿站、奥体中心站等12个重要商业站点。(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