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比较优势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李日胜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8日

    赣州市是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新成员。为更好地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我们选取内蒙古包头、湖北恩施与赣州进行点对点比较,选择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三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地理区位是否优越,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对经济发展关系甚大。

    地理区位。赣州相邻的广东、福建、湖南和江西其他市都不执行该税收政策,属于真正的税收政策洼地,具有漏斗型的“四周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头市周边都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洼地上没有优势。恩施西边的西部地区都执行该税收政策,东边湖北的其他地区不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在政策洼地效应上具有“半周优势”。

    自然资源。从矿产资源看,赣州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包头市金属矿产得天独厚,稀土矿是包头的优势矿种。恩施矿产门类多,有“世界硒都”之称,各具特色。从人口资源看,如今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人口资源更显得尤为重要。包头人口密度96人/平方公里,恩施人口密度167人/平方公里,赣州人口密度236人/平方公里,赣州有绝对优势。从国土资源看,包头和恩施远超赣州。从水资源看,赣州年均水资源量336亿立方米,包头位于北方半干旱区,恩施水资源总量300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高于赣州。

    二是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用好减税政策。以2011年数据为依据。从生产总值看,赣州GDP1335.9亿元,同比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1.45万元。包头GDP3005.4亿元,同比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11.13万元。恩施GDP418.2亿元,同比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1.05万元。从财政收入看,赣州财政总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4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万元。包头财政总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万元。恩施财政总收入71.95亿元,同比增长2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万元。从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看,赣州工业增加值548.4亿元,同比增长18.0%;固定资产投资1002.3亿元。包头工业增加值1487.4亿元,同比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2160.6亿元。恩施工业增加值81.8亿元,同比增长18.0%;固定资产投资314.31亿元。从交通运输看,赣州公路货物运输量15866万吨、旅客运输量8114万人次,铁路货物运输量819.2万吨、旅客运输量1226万人次,民航货物运输量2948.1吨、旅客运输量51.5万人次。包头铁路货运量10915万吨、铁路客运量600.3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1475万吨、公路客运量1453万人次,民航客运量134.56万人次、民航货运量7492吨。恩施公路客运量2427万人次、货运量2808万吨,铁路发送货物16.2万吨、发送旅客319.2万人次。

    三是人文环境。以2011年数据为依据。从教育看,赣州普通高校3所,毕业生2.07万人;高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02万人。包头普通高校3所,毕业生0.9万人;高职院校、中专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少于赣州。恩施普通高校2所,毕业生6865人。从环保看,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空气质量、水质量一般都较好。赣州森林覆盖率76%,包头15%,恩施70%。从民风看,赣南民风深受客家文化影响,质朴无华。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又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赣州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都优越于包头和恩施,唯独经济基础的绝对量与包头比稍显落后。但从增长率看,赣州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交通运输的同期增长率都高于包头和恩施。这说明赣州经过近些年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除了自身条件等比较优势外,还具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独特优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经历了低谷,目前各地经济都面临新一轮增长,赣州此时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给了赣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源,这对赣州具有“天时”之利。2012年沿海经济特区,包括浦东新区税收优惠政策都已到期,沿海企业都在寻找投资机会,而赣州毗邻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这对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具有“地利”优势。当前,全市上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掀起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热潮,这种精神状态是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人和”优势。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