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证监会摸底调研 三板市场酝酿两会前扩容

来源:凤凰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1日

 

  2010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尚未召开,但依托新三板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将成为今年证监会工作重点基本明确。

   据了解,证监会市场部、证券业协会、中关村管委会已于2009年年底着手对试点运行四年来的情况进行摸底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由证监会市场部牵头,发行部、公众公司部、法律部、证监会研究中心、深交所配合提出完善试点制度的方案。

   “改革的方向是在中关村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基本原则是在制度上放松管制,加强对投资者准入的控制和挂牌之后的监管。实施这一方案的时间表争取在两会之前。”证监会研究中心一位人士向本报透露。

   三大创新

   根据监管层方面的考虑,完善试点制度的方案主要有三大创新。一是扩大试点后,拟引入国外成熟市场普通运用的做市商制度。二是扩大试点后,园区及挂牌企业数量骤增,将筹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需要建立试点管理机构。有建议由分管副主席牵头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三是将制定扩大试点的园区评审方案及具体条件,园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挂牌公司资格认定、风险处置水平均有可能成为重要考核指标。

   据了解,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共有56个。截至2009年10月31日,新三板试点挂牌企业共有60家(其中2家已在主板、创业板IPO上市),股本总额23.32亿股。历年累计成交1997笔,成交股数2.05亿股,成交金额10.27亿元。主办券商28家,9家挂牌公司共进行了10次定向增资,融资总额4.25亿元。

   三板挂牌企业永邦科技、国学时代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认为,新三板市场要求必须是柜台交易,而流通性不好是这一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

   “效率较低、交易清淡。”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如是评价新三板市场的现状。他告诉本报,首先,在交易制度上,企业融资很少,几乎都是存量股份的挂牌转让,而且份额化,每份额所需资金额较大,同时不是每天交易,造成交投清淡;其次,发展趋势不明朗,企业挂牌意愿、投资人参与意愿均不强烈。

   据本报记者了解,证监会在2009年12月对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结论是:试点初期对于相关风险把握不足,制度设计过于严格,使市场运行效率较低;其次,代办系统的法律地位不明朗,仍然是一个名义上由协会管理,并由深交所和中登结算公司提供技术设施的技术平台。对于挂牌公司究竟是属于公众公司还是非公众公司,股份报价转让是否构成公开发行等均无明确定论,使市场参与者难以形成稳定预期,参与试点的积极性不高。

   三板流通性可期

   上周五,证监会宣布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获得国务院批准,意味着A股市场告别了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边时代,迎来一个全新的起点。而同时,尽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市场尽快成熟也变得更为紧迫。

   刘纪鹏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三板扩容恰逢其时。首先,从园区范围来看,扶持和培养的基本上仍以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为主。事实上,我国有大量的非上市股份公司和成长型企业,这些企业都面临产权流转和融资问题,扩容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培育问题。

   其次,引入做市商制度,三板市场的流通性将得到保障,这一制度在纳斯达克、OTCBB广泛应用,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明这一制度对于稳定市场流通性、激活市场效果显著。

   第三,三板公司在这一市场股权得到明晰,公司治理和财务得到规范,转板机制的方向明确之后,等于承认了三板的壳资源价值,一举扭转市场对于三板“退市垃圾桶”的印象和定位。其相对于主板,股权物美价廉,三板势必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寻宝天堂。而这对于平抑当前创业板出现的爆炒、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等非正常现象将起到很好的效果,是治本之策。

   国信证券投行部一位保荐人表示,放松前期准入制度,加强后期监管对于三板市场的意义非凡。引入做市商制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流动性,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质量;同时,市场流动性增加,并购重组也将不断涌现,部分三板公司的基本面会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跃。除此,三板的法律地位和转板机制一旦明确,愿意挂牌的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将被调动起来。


分享: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