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精打细算 >> 正文内容

公司不告诉你的:年终奖和双薪不是一个概念

来源:钱经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文/本刊记者 郭建杭

年终奖除了现金之外,还包括旅游、实物和有价证券等形式,除了关心年终奖发什么、什么时候发之外,你还要知道下面4件事,因为这些可以让你的年终奖“不缩水”。

辛苦了一年,终于到了发年终奖的时候了。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知道自己的年终奖数额后暗自高兴,可是年终奖发下来之后却发现,自己实际拿到手里的钱要少很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终奖“多发少得”了呢?

年底双薪和年终奖不是一个概念

很多人容易混淆年底双薪和年终奖的概念,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年底双薪的实质是“工资”,其发放的数额和时间都是确定的。决定“双薪”的发放以及数额多少的,是年底时员工是否仍然在职,即只要年底(12月份)仍在公司工作的员工就应该获得这部分收入。而年终奖的实质是“奖金”,决定年终奖是否发放和数额多少的是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

另外,两者的计税方法也不一样。年底双薪一般采用合并计税法,即合并到获得双薪的当月中,与当月工资一起计算缴纳税费。计算方法为:

(工资+双薪-个税起征点)×税率=应缴纳税额

而年终奖则是将奖金平摊到全年各月后再计税。即将员工一次性获得的奖金除以12后,再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如果发放当月没有达到扣除额度,则可先补足扣除额后再计算。计算方法分别为:

月薪金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应纳税额=年终奖×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月薪金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应纳税额=(年终奖 - 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例来说,某员工月薪1万元,年终奖金4万元,平摊到12个月中,则是每月3333元,适用15%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为125元,年终奖需缴纳税费为5875元。

这些年终福利也需缴税

除了“实打实”的现金奖励之外,有的单位还会以购物卡或者有价证券的方式发放年终奖。根据规定,这部分收入也需缴税——企业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奖励,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因此,无论是购物卡还是有价证券都属于工资总额的组成部分,都必须缴税。因此,员工年底拿到的购物卡或者有价证券,都是扣税之后所得。

此外,很多企业在年底会针对业绩突出的员工,以出国游的方式进行奖励,而此部分所产生的费用同样也要全额计入征收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而对于那些福利待遇超好的企业,年底会以员工的名义购买住房、汽车作为大奖的,根据规定,则可以按照员工工作年限(最高不得高于5年),平均按月计入月薪来计算所得税。

如果员工在年底直接将年终奖认购企业股份,或者老板直接奖励员工个人股份的,此部分实际非员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当月工薪收入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趣的是,以此方式获得的年终奖,在缴税上比直接获得现金奖励要划算得多。以10万元的年终奖为例,一般需要缴纳30%~45%的税率,而利息、股息和红利等奖励则适用于20%的缴纳税率。

年终奖可以这样避税

对于几十万甚至更高的年终奖获得者来说,他们会被列入最高税率的征税区间,如果把年终奖分期发放则会降低税率。具体来说,只要把年终奖拆分为13个月工资和年终奖两部分,就可以适用于更低的征税率。

以住房补贴形式发放的“年终奖”也可避税。根据规定: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的地区,企业按市(县)政府制定并报经省级政府批准的标准,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规定标准职工支付的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贴,可在税前扣除。所以,在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就可以约定你的住房补贴资金,此部分可在税前扣除。

此外,面对征税临界点的情况时,企业将零头延期发放也是不错的法子。

自己争取年终奖有技巧

年终奖的多少,不仅是物质奖励那么简单,如果是以“红包”这样的形式进行发放的年终奖,某种意义上也能体现老板对你一年来工作情况的认可程度。年末,是一年工作尘埃落定的时候,也是老板给员工打分,衡量员工在这一年间对企业做出多少贡献的时候。

这时,你可以主动出击,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年终奖。

你可以单独和老板约谈年终奖的问题,但是切记谈话中不要出现与其他同事攀比的内容,如“某某工作还不如我……”“听说谁谁的年终奖如何如何”,你可以把谈话重点放在强调自己在这一年中为公司做出的业绩上,跟老板“哭穷”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而以辞职和跳槽相要挟则更不可取。

来源:钱经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