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高标准减排量化指标下的中国低碳路径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张巨明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

 

  尽管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在即,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的争议仍在继续。此时的中国,再次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风范,并为未来经济发展勾画出了鲜明的低碳路径。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表示,这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我们尽最大努力在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提出清晰量化指标,已远远超出了‘巴厘路线图’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显示了中国力促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功的认真态度,以及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重大承诺。”知名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经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了13%,有望实现到2010年降低20%的指标。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25日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后,中国相当于实现了15亿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另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周二在上海透露,备受关注的中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具体指标,将被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问题,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提出减排量化目标,无疑为应对气候变化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将对大会产生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显现出中国致力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何世红说,低碳是“后危机时代”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 。实体经济变革与转型的目标,是既能为眼下庞大的虚拟经济创造足够的新需求,也能将自身发展与改善全球气候有机结合。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将碳减排的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各个国家应减少政治层面的争端,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发展的眼光扩大共识、缩小分歧,自觉承担义务,并切实采取措施和行动,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