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北京成富人集中区 3%房产投资者财产缩水30%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6日

    昨天,波士顿咨询公司与建行私人银行中心联合发布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超过7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4%。

    其中,北京每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超600万元)数量超过200户,是中国富人最集中的地区,他们的平均可投资资产,超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

    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到174万户

    报告预计,至今年底,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到174万户,较去年增长17%。相对于2009至2011年38%的复合增长率,增速有较大放缓。

    纵观国际发展态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私人财富增速放缓。全球私人金融财富在2011年仅增长了1.9%,达到122.8万亿美元。这一增幅大大低于2009年和2010年的水平(分别为9.6%和6.8%)。主要原因在于整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要发达经济体表现低迷的股票市场。

    与“发达经济体”的财富缩水1%相对的是,“快速发展经济体”的财富增长了10%。2011年,金砖四国的名义GDP增长达到15.5%(按加权平均值计算),其财富总额增加了18.5%。

    北京富人最集中高净值家庭占2%

    目前,中国的高净值家庭依然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总量都在10万户以上,安徽和甘肃等内陆省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长较快,超过30%。

    另外,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浙江的高净值家庭密度最高,其中北京每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数量超过200户,是中国富人最集中的地区;辽宁、山西、江苏、福建和海南为第二梯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西藏、河南等地占比最低,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只有20户左右。

    按照高净值家庭资产总额测算方面,北京、广东和上海是私人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北京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超过5.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北京的高净值家庭平均可投资资产最高,超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

    3%房地产投资者财产缩水30%

    由于经济形势面临较严峻挑战,高净值家庭财富面临不同程度缩水。

    具体从投资行业来看,房地产投资者中有28%的人资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有3%的投资者财产缩水30%;从投资者年龄来看资产缩水人群对比资产增值人群中50-59岁年龄段的人明显较多;最后从地域上来看,资产缩水的重灾区集中在浙江和内蒙古地区。

    接受调研的私人银行客户中企业主占56%,职业经理人占14%,全职太太占7%,专业人士和专业投资人士各占5%。

    本次调研结果发现,中国高净值客户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男女性别比例较均衡,为1.27:1,大专或本科的教育程度占到六成以上。同时,高净值客户中只有1%未婚的“钻石王老五”,99%已婚。他们绝大部分已育有儿女,占比高达了96%。

    试水海外投资中国富人多买房

    高净值人群资产全球配置趋势明显,更多入门级私人银行客户开始试水海外金融。在尚未使用离岸业务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群表示在未来三年内肯定或有可能会使用离岸金融服务。其中,香港、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资产的主要集中地,三地集中了已有海外资产高净值客户资产量的60%。

    但是从高净值客户的国籍分布上,仅有6%的高净值客户已经移民,其他绝大多数依然是大陆公民。这和25%的高净值客户已经选择了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有很大的差异。

    但总体而言,海外资产总量占比并不高。在拥有海外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中,近六成人士的海外资产在其资产总量中只占不到10%,结合这些人士的总资产规模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海外资产占这部分客户总可投资资产的比例约为14%。

    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海外偏向于购置房产、债券和股票,三者合计占到海外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三。房产和债券投资与他们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高度一致。从使用离岸金融的渗透率来看,四川、广东等地区的渗透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来源:法制晚报)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