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传天然气价改已报国务院 或明年1月出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喻春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4日

 

  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的送审稿目前或已由国家发改委上报至国务院,只等最后审定。11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天然气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和协会人士获悉,如果不出意外,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有望明年1月份正式出台。据透露,价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中确定的定价方案将采取加权平均法。

   明年1月有望正式出台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气公司已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天然气价格调整的申请。”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对《每日经济新闻》说道。

   早在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就向各地燃气公司和相关企业和部门下发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苏州华峰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说:“各地公司应该都收到这个意见稿了,听说价改方案明年1月1日就要执行了。”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天然气市场室副主任李伟称,价改方案的送审稿目前已由国家发改委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最后审定。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电话采访时说:“有关天然气价改的问题都不好回答。”

   “由于国内天然气不够用,我国要大量从国外进口。”迟国敬说道,“天然气价改就是要让国内气价与国际油价联动。”

   或采取加权平均定价

   天然气价改方案中最重要的就是定价方式。之前,市场上流传三种定价版本:“一气一价”、“区域定价”、“加权平均”。华峰液化的有关人士称,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方案是后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省为单位,对不同来源的天然气以平均价格销售。

   目前,天然气价格中的出厂价和管输价由国家发改委确定,根据开采成本和运输距离,实行一线一价。这形成了国内各地不同的天然气价格。

   据记者了解,所谓加权平均就是将国产气和进口气价格折中,上调国产气价格,下调进口气价格。两种天然气加权平均后,由发改委确定区域门站价格,不同区域门站价格不同。

   不过,燃气公司的有关人士称,征求意见中提到加权平均法国产气价格不变,而进口气的价格根据国产气的用量多少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一来,实际上也抬高了国产气价格。

   “征求意见曾一度遭到各燃气公司的反对,而近期中石油的限供我估计与燃气公司反对有关。”华峰液化有关人士说道,“价改后,中石油管道天然气价格可能平均价为每方2元多,现在是1.5元左右,价格上涨近50%。”

   价格联动方案已上报?

   “燃气公司希望天然气价格上下游同步联动,燃气协会已上报了联动方案,需要国务院批,”李伟说道。据悉,天然气价改出台后,上游调价下游或许可以顺调,不用召开听证会。

   所谓同步联动机制,即“若上游涨价,下游也涨相应幅度”。在过去天然气定价机制中,除西气东输(一线)合同中规定,天然气价格可以上下浮动10%之外,其他燃气供应合同并没有价格浮动机制,更不能同步联动。因此,天然气上游涨价成本主要由下游燃气公司自己消化。

   据新奥集团财务总监王冬至介绍,如果实施“同步联动”机制,天然气上游涨价成本有望传导至用户。目前很多燃气企业的供气量并没有建立上下游的价格联动机制,新奥集团大约70%~80%的供气量没有实现价格联动。

   “联动后,如果燃气公司的价格涨得太高,化工厂、电厂等工业用户不用怎么办呢?”华峰液化有关人士担心。迟国敬对此表示,与国际接轨后,不能说上游天然气涨多少,下游就能涨多少,这之间有个博弈的过程,定价问题相当复杂。

   同步播报

   发改委:“气紧”源于供需失衡

   每经记者 宛霞 发自北京

   面对今冬天然气无可争议的“气紧”,多方解释却不尽相同。昨日(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表态,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天然气短缺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

   张国宝是昨日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启动暨签约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上述表述的。张国宝否认了垄断说和价格说,他说,天然气市场有3家公司,分别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所以不算完全垄断。

   张国宝认为短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价格必然往上走。对于各地爆发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张国宝表示,需求的集中爆发和供应的差距正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弥补。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