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末日消费”火爆 “末日商品”中逃生类排第一

来源:今日早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离12月21日越来越近,不少微博网友笑对明天即将造访的“末日”,并开玩笑这是“是芥末日”(谐音“世界末日”)。这也让以辛辣刺激口味著称的调味品芥末,莫名红了一把。

  随着时间的脚步,荒诞“末日商机”也迎来了最后一波营销高潮。

  记者对身边的朋友做了个随机小调查,人们并不相信有末日这一说,但对于由“末日”衍生出来的诸多消费事件均表示乐意接受,纯粹娱乐一把。比如买张诺亚方舟的门票,来趟“末日之旅”,寄回一张末日明信片,最后找个姑娘拍部末日爱情电影……

  由荒诞“世界末日”催生的“末日消费”,被一些商家们开始挖掘出来。上个月,《2012》摇身变成“3D”再次上映,在中国内地“吸金”,同一部电影赚了两回钱。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搞笑的“末日商品”,大多都在网上盛行。还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比如一些实体店把“末日甩卖”、“末日价”都贴在商品上面来招揽生意。

  “末日商品”中逃生类排第一

  在双十一之后,很多电商都把“末日”和圣诞节作为12月购物的两大亮点。比如淘宝此前有过“晒出末日欲望清单”的活动,苏宁易购、天猫、京东等也策划了例如“末日狂欢,抢票登船”、“有船票不如有家,末日安家最实惠”、“尽享末日前狂欢盛宴”等。

  通过“末日”两字在淘宝上搜索,打上“末日”标签的产品足足有7万多件,其中很多商品与“末日”并无任何关系,但有商家表示打上该标签后,吸引了不少流量。

  记者发现,在网上逃生类产品与“末日”是最相关的,种类和数量也最多。销售最好的是一款地震应急包,打着“2012末日”的标签,配备多功能手电筒、口罩、蜡烛、雨衣、水壶、救急药品等,单人装的价格就要380元,居然30天内卖出了500多件。

  一位姓陈的卖家告诉记者,很多买家并非是因为“末日”产生恐慌而购买地震应急包,而是由“末日”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些也是纯粹娱乐一番。比如美国和日本配备应急包的比例都在70%以上,而国内却还很低。

  类似的,如“末日”装备避难包、应急包、防地震包、防灾包等都有不错的成交量。

  另外,6毛钱一张的诺亚方舟船票,一个月卖出了3500多张,上面还有姓名、性别、国籍、舱位等级和舱位号。8块钱一张的“爱你到世界末日”的明信片,30天卖出了300多张。

  还有,有着“世界末日”字母印花的T恤、牛仔裤等因为好玩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比较有人气的,还有关于求生指南、玛雅预言的书籍,个别旅行社推出的 “末日来临最该去的10个地方”、“末日看十大世界‘绝迹’”……

  著名财经评论员孙喆认为:“在互联网上购买末日商品的消费群体,大多数是‘90后’年轻人,未必是真去使用,也可能是大家的圈子里当做一个话题,或者说是娱乐。此外,人群有这样一种特点,有心理惯性,人群本身是比较盲目的,别人做什么就会跟风。”

  有人投资拍摄相关短片

  而除了出于娱乐心态的,浙江还有人玩真的,搞起了影视投资,从所谓的“世界末日”中掘金。

  在浙江,就有两位来自横店的“80后”小伙子,看到“世界末日”的话题,将其与爱情主题联系在一起。他们最近正在杭州抓紧投拍一部名为《末日恋情》的短片,对世界的未来做一种反思,将于所谓的世界末日那天——2012年12月21日杀青。

  这两天,在西溪湿地、西湖边的一个会所、钱江新城的一幢办公楼……你或许都能看到一个剧组忙碌拍片的影子。

  其中一位投资人胡先生自己构思了剧本,剧中人物原型,几乎都来自现实生活,既有“高富帅”、“高穷帅”,也有“财迷”和“都市女”,将在“世界末日”那天,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家酒吧里,上演最后精彩的一幕,唤起人们对真爱的珍惜。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了,你会怎么样?每个人的愿望都有所不同。就算不是末日,你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去寻找正确的活法。”胡先生若有所思地说。

  据了解,年纪轻轻的胡先生,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己创业,涉足的行业也很多:婚庆、红木家具、咖啡馆,多以文化产业为主,或许因为是横店人的原因,拍电影是他多年来的梦想,这次拍短片的导演、演员等很多班子,也都是他和朋友从横店请来的。而另一位合伙人,原来在外地做房地产,如今也参与其中,搞起了影视投资。

  即便电影投资的高风险是业内共识,但各路资本依然前赴后继涌入电影市场“淘金”。胡先生看好“末日”电影,“虽然这部‘末日’短片的投入不大,请来的也并非一线红人,但这些明星的演技很好,就像最近很火爆的《泰囧》和之前的《疯狂的石头》,这些中小成本投入的电影都很成功,以演技和剧情等取胜。因为成本低,所以你会把钱用在刀刃上。”  □本报记者 金梁 徐静休

来源: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