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康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向生态文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和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并与环保部、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企业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服务方向和重点,积极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作用。”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迅速将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业务增长点整合到信贷决策中去,准确把握低碳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路径,深入分析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支持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全面改进和提升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以更好地适应国家低碳产业政策,使存量贷款的结构调整、新增融资突破口与国家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利用金融手段鼓励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和智能电网等产业贷款比重和市场份额,加快培植未来的优质客户群和利润增长点,支持低碳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集群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应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或项目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鼓励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资金投入,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生活理念推动低碳金融、绿色金融的全方位运行,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
金融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织成部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应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放在与改善投资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银企共赢的政务环境。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来看,应继续发挥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限制对“两高一剩”、“两高一资”行业的贷款,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搭建好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三者之间的对接平台,在落实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中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信用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规范征信机构业务经营和征信市场管理,努力推进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绿色信贷就是一种金融创新,在新建项目贷款评估、审查、审批过程中,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不予提供信贷支持;对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具有较高生态和环境效益的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使社会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政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研发推广使用绿色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个人量身订做一批实惠、方便、安全、高效的电子银行产品和信贷产品等,实现行业生态文明的新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表现在金融方面,还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维护好金融稳定。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性。增强市场各参与主体风险意识、诚信观念,健全法律法规,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是巩固金融稳定的基础。建立完善覆盖银、证、保的有效金融风险监控指标体系、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强化公平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金融犯罪和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金融资产。强化保险业自律意识,防止恶性竞争。规范证券机构经营行为。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建立风险分担和商业化运作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严厉打击制贩假币、洗钱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组织体系,提高生态文明系统的完整性。加快发展区域货币市场,扩大货币市场的融资和投资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产品创新,大力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完善金融组织体系。规范和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