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越来越多的人试图给具备融资贷款特点、但失于监管、在整个信贷体系外“循环”的产品贴上影子银行的标签。比如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就指出,在中国,影子银行就是在受到监管的银行体系外的金融中介活动。而澳新银行最新一期研究数据则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15万~17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3,地下银行、信托产品以及商业银行从事的理财产品活动都是影子银行现身所在。
这一观点刺激了监管者的敏感神经。上周五,一则“中国银监会已经为银行理财业务正名,明确银行自主开发管理的‘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都不属于影子银行范畴”的消息,将此前业界争论多时的中国影子银行定义及潜在风险话题推向了高潮。在这场争论中,影子银行的定义与存在价值、金融监管者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金融改革的节奏等话题,又一次深度裹挟在了一起。
“表外繁荣”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他们计算出的影子银行总量,还提供了拆分数据。数据显示,在地下银行方面,中国央行曾在2011年5月底做过测算,预计地下银行规模在3.38万亿元左右,而IMF则估计地下银行的规模大约为2.5万~3.5万亿元,其规模大约是中国GDP的6%~8%。
信托产品方面,根据中国信托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65家信托企业共计持有6.3万亿元的总资产,大约是中国GDP的13%。
理财产品方面,中国央行估计,到2011年6月底,中国的理财产品规模达到了3.57万亿元,大约占银行存款规模的4.5%。然而,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IMF则判断中国的理财产品存量到2012年第三季度底为8万~9万亿元,大约是存款规模的10%,占中国GDP的17%~19%。
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被定义为影子银行,这显然与市场普遍认为的银行受到严格监管形成巨大感知反差。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在这些理财产品中,相当一部分产品为非保本产品。按照银监会现行规定,保本理财产品被银行视同存款考核(也有人称之为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统计),计提相应拨备;非保本理财产品则放在表外,这部分产品筹得资金一般投向债券和项目,具有信贷证券化特征,更是影子银行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中国商业银行不将非保本理财产品放在表内?对此澳新银行认为,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上限,因此银行面临着相应的合规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遵守75%的存贷比,同时需要为存款上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为20%),因此其希望降低存款规模,以保证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还需要对贷款进行额度管理,而表外业务不受到额度管理制约。
有人说,即使不在表内,银行业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防控也应该“令人放心”。但在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看来,眼下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具备“类存款”特性。这些“类存款”理财产品通常采取“资金池”投资管理模式,将银行多款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大池子,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所投资资产多种多样,利用资金与资产的期限错配赚取期限溢价,通过产品循环发行以力保大池子中资金的稳定性。这一模式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因为一旦某个时点上产品新发量无法弥补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资金缺口。而与银行难脱干系的信托公司集合信托产品也同样存在“借新还旧”、抹平表面风险的问题,因此目前也只能说这个市场看上去很美很平静。
影子有毒?
给理财产品贴上影子银行的标签触动了监管者的神经。上周末,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向市场透露,银监会已向国务院报告,因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很清楚,信息披露也在逐步完善,具体的规模和投向监管层都有掌握,只是外界看不到,因此银行理财不属于影子银行。接近监管层的官员称,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可能是影子银行的范畴。那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应该算做影子银行。
但这样的排除法恐怕无法排除掉业内人士的担忧。今年10月,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公开撰文讨论影子银行问题,在文中,他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并认定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是影子银行的一种。
在此问题上,同为银行业高管的朱小黄成为肖钢的支持者。朱小黄多年担任建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于2012年8月出任中信银行行长。在11月下旬的一次会议发言中,他表示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民间借贷等)至少在17万亿元以上,并表示“个人觉得,影子银行这个词不一定表达了全部,但是信托理财这些非信贷的融资总规模,也会给我们的风险观念带来考验”。
事实上,影子银行在我国一直存在,市场对其的评价也绝非纯粹负面。近两年来,央行对信贷规模进行严控给影子银行机会,它们客观上帮助了很多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银根收紧后,企业融资从原来的银行体系大幅转向民间借贷市场,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飞速增长。与大银行不了解中小企业、不愿放贷形成鲜明反差,民间资本对这些企业非常了解,它们往往能够为企业提供及时的融资帮助,同时也给一些手握大量存款的人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在银行信贷为主导之时,影子银行一直处于边缘化。但在本轮宏观调控中,不仅中小企业,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大企业也经常遭受银行信贷‘断粮’的情况,这无疑给了影子银行发展的好机会。”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但影子银行一直缺乏统一定义。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表示,在中国,影子银行没有一个完整、统一和准确的定义。一般表现为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