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平深恋面临会考 监管层审慎支持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9日

  随交易双方内部的审批流程画上句号,“平深恋”双方正处在对监管意见的等待中,这场被普遍视作有可能成为A股史上最大金额的股权交易案,已经进入了三大监管机构交汇意见的关键时期。

  日前,有媒体报道,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透露称,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三大监管机构高层交换意见后,均对上述交易表示“审慎支持”,不过“要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交易获批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一场涉资巨大的“马拉松恋情”,“平深恋”漫长的审批之路不可能没有悬念。针对所谓的监管层“审慎支持”态度,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之所以审慎支持,正是基于收购一方须达到《商业银行法》等相关监管要求的考虑,这是针对收购方中国平安而言,其入股商业银行的股东资格,须按照相关规定达到监管标准,这是接下来的审核重点。”

  市场化重组获认可

  “尽管这场交易仍然留有悬念,但各种政策信号表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决心,或将成为‘平深恋’的有力助推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分析人士对记者称。

  “实践表明,以市场化方式引入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在推动中资银行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公司治理结构、资本约束、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使中资银行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该人士称。

  “市场化的重组方式,最明显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降低重组成本,减轻政府压力,同时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该人士认为,以深发展为例,无论几年前新桥进入,还是今天有望换手平安,借助市场之力推进深发展改革和发展,是“平深恋”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动因。

  事实上,在中资银行的重组问题上,监管层早已经尝试了市场化的手段。据悉,早在新桥进驻之前,深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贷款率偏高、盈利水平及支柱业务难见起色等发展瓶颈,新桥一度施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令深发展在短短五年内走出泥潭。

  “但新桥身为财务投资者的特性,决定了深发展步入正轨之时正是新桥退出之日。”前述分析人士称。

  中国平安会否成为下一个“银行医生”,无疑成为市场对于“平深恋”的最大期待。与新桥不同,此次深发展或将迎来一位境内战略投资者。

  “鼓励境内战略投资者参与银行重组,更体现出监管层长远的战略眼光。”前述分析人士认为,境内战略投资者与中资银行同根同源,较“洋医生”更熟悉中国市场,也更懂得国人的消费习惯,更重要的是,将中资银行控股权掌握在中资机构手中,对提振行业信心、稳定金融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综合金融梦”的现实依据

  身为综合金融的先行者,中国平安已经全面搭建起完整的综合金融架构,今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平安旗下银行总资产较2008年年底增长35.3%,规模接近2000亿元,银行业务存贷款总额较2008年年底分别增长30.1%和43.7%,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一份成绩单,更催化了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梦”。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中国平安成功收购总资产达5000亿元左右的深发展,平安领先的后援平台和成功的交叉销售及服务体系,以及5000万保险客户对于银行业务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将成为市场看好“平深恋”的重要依据。另外,深发展的银行网络对保险客户的覆盖率,可从现在的15.7%提高至80%左右,银行业务对平安集团的贡献率将显著上升。

  当然,作为一场涉资巨大的收购案例,“平深恋”漫长的审批之路不可能没有悬念。这从所谓的监管层“审慎支持”态度可见一斑。

  据银监会2006年12月修订并施行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变更股份总额5%以上股东的变更申请,由银监会受理、审查并决定。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早前发布的《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工商企业向金融机构投资必须符合三项条件,其中要求经营业绩良好,按期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最近3年连续盈利。业内认为,这将成为对中国平安的最大考验。

  今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45亿元(国内会计准则),其核心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9%,达926亿元。正如中国平安有关人士所称,平安寿险在2008年出现净利润的亏损,是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时期遇到的一次性问题,并不代表平安一贯的经营水平和投资能力。

  揭晓前的种种构想

  基于交易的复杂性,此时的交易双方不得不耐心等待结果揭晓,但这并不会阻碍他们对于梦想一旦成真后下一步整合动作的种种构想。

  “很有可能是平安集团把平安银行卖给深发展。”就在日前召开的深圳发展银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纽曼对“平深恋”如若成行后的整合路径,流露出如上猜测。

  显然,这一构想仅仅是答案揭晓前的一种假设,记者尚未从另一方即中国平安获得求证。

  事实上,无论审核结果如何,也无论下一步的整合路径如何,主角之一的中国平安,曾经上演过一出银行业务的整合大戏———将早年的平安银行和深商行合并。这一整合,既有平安的战略考虑,更有监管机构的积极推进,实践表明,一个实力更强、资质更佳、潜力更好的平安银行被“塑造”了出来。

  “如果‘平深恋’顺利推进,在短期内会借助平安的资本实力尽快解决深发展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这将是对整个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探索,是行业创新的积极尝试,有助于提升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金融理财需求。”前述分析人士如是认为。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