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记者杨小林 胡中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2日
2012年,是赣州全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之年,人们对此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因为,当我们站上这一历史新起点之时,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
尽管挑战重重,当一年的行程走过前三季度的时候,我市经济依然坚定地延续着今年以来的强劲发展势头,书写着不断的精彩。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全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各项工作,发展为先,抢抓机遇,进位赶超,全市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在政策效应的推动下呈现勃勃生机。
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072.72亿元,增长10.6%,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1
突破:“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全省发展重要增长极、特色产业聚集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谐发展示范区等目标,突出抓项目、扩投入,兴产业、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半年多的实践成果来看,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形势喜人,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前三季度,我市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通道,加快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一大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安排项目之多、完成投资量之大前所未见。
前三季度,我市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合力拉动,同步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增速位居全省第一。1月至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18.22亿元,增长32.4%,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快11.9个和1.2个百分点,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位运行态势。
《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市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项目建设,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均明显增加,同比分别增加250个和233个,达到1298个和768个。168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已有140个开工在建,完成投资405.35亿元,同比增长82.05%,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毅德城)、赣州至崇义高速公路、寻乌至全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
1月至9月,我市消费进一步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74亿元,同比增长13.7%;进出口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全市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24.16亿美元,增长30.2%,其中出口总额20.91亿美元,增长32.7%。
2
发展:经济质量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质量持续提升,加快发展的后劲在更宽领域得到提升。
一串串数字具有说服力。赣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我市财政收入情况报表显示,1月至9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7.49亿元,接近去年全年规模,增长30.5%,比全国、全省分别快19.6个和7.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6.44亿元,增长29.9%,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4.7个百分点。
盘点前三季度,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攀升。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8.34亿元,增长13.9%,比全国高3.9个百分点;全市34个工业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12个行业增长20%以上,医药制造业等7个行业增速在30%以上,成为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稳定趋快态势的主体行业。
发展后劲的提升,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数据显示,1月至9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6.7亿元,同比增长4.85%。
在国家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百利特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格兰云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包钢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大型企业抢滩我市。在利用外资日益趋紧的形势下,世界较大的微型电机制造商之一——万宝至马达株式会社在赣州开发区投资4800万美元兴建的微型马达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在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市进一步扩内需,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3
跨越:三个“袋子”都鼓起来
今年6月28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赣州很快成为众商家眼中的投资热土,一系列整体性、系统化的发展扶持政策犹如甘露滋润赣南大地,使赣州迸发出无限活力。
我市充分发挥全市开放型经济主平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主基地的作用,大批量吸引外来投资。据统计,6月份以来,我市众多县(市、区)接待客商批次创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7月至9月,全市洽谈、签约的外资项目大幅增长,合同利用外资绝对值成倍增长。
我市加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力度,加快平台建设,搭建企业投资融资对接平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看,赣州上升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趋势日益明显,与三省边际市比较,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初步显现。
从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在赣粤闽湘四省毗邻九市中,我市主要指标增速加快: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二位,8个总量指标中,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居首位。
新形势下,赣州发展有了新跨越,直接体现于老百姓、企业、政府的“三个袋子”都鼓起来。前三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6%。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进一步向非农产业倾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34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1月至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77.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6.44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市凝神聚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各项工作,918万赣南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绘制了一幅亮丽的画卷……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