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中国"低碳经济"大蛋糕诱人 美英高官接踵来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1日

   “低碳外交”正在全球俨然成风,特别是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更是引得西方政府高官频频光顾。

  就在本周,包括英国内阁首席大臣曼德尔森、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阿什顿以及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等欧洲高官和知名人士相继来到中国。而他们不约而同的一个话题,就是寻求低碳经济方面的合作。在此之前,美国已有多位高官先后访华力促低碳合作。

  曼德尔森踏上绿色之旅

  对于前欧盟贸易专员、现任英国内阁首席大臣兼商业、创新和技能大臣曼德尔森来说,本周的中国之行可谓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绿色之旅”。

  曼德尔森此次访问从9月7日至10日,行程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他的这次访问被定位为“进一步推动并加强中英两国间的合作,共同发展低碳经济”。曼德尔森称,商业以及贸易领域的合作,对达成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绿色”的主线贯穿了曼德尔森此行的始末。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提供的行程安排中可以看到,曼德尔森此次会出席一系列与能源和环保有关的中英两国公司签约仪式。而曼氏此行的参观安排,也都围绕“低碳”这一关键词展开。

  在上海的访问期间,曼德尔森参加了由英国BP公司参与发起并组织的“上海市大学生节能减碳创新行动”项目活动,与大学生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他还参观了皮尔金顿集团,后者主要生产环保节能玻璃。曼德尔森还到访了“零碳中心”。

  甚至连英国连锁超市集团TESCO,也在曼德尔森的“绿色”行程之中。据悉,TESCO正在中国发展社区计划,后者包括一系列帮助社区和降低碳排放的活动。作为计划的一部分,TESCO在中国已开设了10家节能门店。

  曼德尔森此行还会见了多位中国政府官员,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以及商务部长陈德铭等。

  前世行经济学家加入游说

  在访问期间,曼德尔森表示,中英两国企业在环保和能源领域签署的诸多合同,“不仅印证了中英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紧密联系,同时代表了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共同承诺”。

  曼德尔森称,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合作,英国的商业界进一步实现了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他此行到访的皮尔金顿集团、格菱动力和零碳中心,都是英国公司,在低碳技术方面有优势。“我期待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英两国在商业领域尤其是低碳领域的合作。”曼德尔森说。

  在曼德尔森之后,另一位英国勋爵——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也在昨日抵达北京,开始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作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院主席,也是气候变化经济学的专家,斯特恩坦承,他选择在今年年底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3个月访问中国,是为了探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实现的减排目标以及中国在促成全球协议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和曼德尔森的诉求稍有不同,斯特恩更多的是希望中国走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前列,促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

  无独有偶,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阿什顿也选择在本周访问中国,而新能源、低碳经济等热点问题也在她的关注之列。

  各国竞逐低碳经济商机

  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视更甚,毕竟,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英国是为数不多的依然深陷衰退的国家。截至第二季度,英国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萎缩,二季度环比和同比降幅分别为0.7%和5.5%,后者为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不过,发展低碳绝非英国和欧洲的专利,各国都在纷纷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宣布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总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也明确提出下一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析人士指出,各国眼下之所以如此热衷开拓低碳商机,一方面是为了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本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迷;另一方面,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也使得各国急需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加上中国政府也已将低碳经济作为一大发展重点,各国都不约而同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在英国之前,美国今年已有希拉里、盖特纳、朱棣文和骆家辉等多位官员到访中国,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方面的合作。前不久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拟就了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日间也在探讨低碳经济方面的合作。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本月初出席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日投资促进机构第16次联席会议”时提出,中日两国在科技创新、低碳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当前特别要在节能环保、生态园区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发展。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