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中国银行业十年“蝶变”路:金融业改革近期目标实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聂伟柱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 周小川认为,中国大型金融机构改革的路还很漫长,“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大型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基石,但改革的顺利收官,只意味着中国金融业改革近期目标的实现。”]

  从所谓的“技术性破产”到利润规模冠绝全球,中国银行业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25亿美元和264亿美元,分列全球第一、第二名。

  若以一级资本排序,工行、建行、中行与农行分列全球第六、第八、第九和第十四位。而若以排序变动幅度而论,在位置上升幅度最大的全球十大银行中,中国银行业占据半壁江山。

  仅仅在十年之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高达20%以上。若按规定计提足值拨备,国有大行将严重资不抵债。正因如此,当时国外的部分学者给中国的国有大行冠以“技术性破产”的帽子。

  十年之后,国有大行不但在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而且还完成了华丽转身,利润、资本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原因何在?这一切要归功于,发端于2002年下半年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

  “技术性破产”

  1999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约3.2万亿,仅次于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居亚洲第二位。

  巨额不良贷款对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这一背景下,国家决定于1999年成立华融、长城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至2000年7月,承接工作基本完成,共计剥离约1.3万亿不良资产。

  但剥离不良资产依然没有触及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无法根本扭转国有银行的经营困境。按照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标准,2003年9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约2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38%。

  在国外投资者眼里,即使21.38%的数字,也被认为藏有水分。2003年,标准普尔在其题为《中国银行观察》的报告中认为,巨额坏账已经引致四大国有银行技术性破产。

  客观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背负如此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一方面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有关;另一方面,政府干预、法律环境薄弱等也是不容忽视,甚至是主要的原因。

  根据当时的调查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约30%是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导致的;约30%是对国有企业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是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致;此外还有约10%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

  总的来看,只有20%的不良贷款是大型商业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造成的。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则从渐进式改革成本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中国渐进式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安排,没有为社会经济和企业结构的巨大调整预支足够的转轨成本,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实际是转轨成本的转嫁。

  潘功胜认为,由于银行资金构成了企业负债的绝对主体,国有企业大规模改制和经济结构的大幅调整开始后,经济转轨成本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转制成本,就逐步转移到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积淀、演变并最终体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加之当时国有银行内控管理和信用文化的严重缺陷,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经营困难。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