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老中青三代人发现,在理财工具越来越丰富的当下,存款却依然是最为重要的方式。除去单身人群,家庭受访者中基本都有存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依赖存款的也越来越多。
记者在采访中,很多人表示存款的目的都与房子有关,不是为了买房就是为了还房贷,可见这在家庭支出中仍是最重的一个。
老年一族
爱存长期喜欢用存折
马先生在一家国企工作,由于单位调整,马先生提前3年办理了内退手续。因为马先生有一技之长,所以厂里又将他返聘,每个月的内退费加上返聘工资约3500元。马先生的妻子每个月的收入约6000元,福利待遇优厚。孩子今年24岁,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每个月的收入约2500元。
马先生一家有定期存款35万,国债5万元,家里现有一套约80平方米的房,家里的月支出在2000元左右。“我们从结婚开始,每个月都养成习惯存钱,这么多年一直没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如果没有存钱的习惯,我觉得我们也不会靠自己的双手买上房子,也留有存款,这就是财富。”
马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存款秘诀:我们家都用存折存取款,虽然麻烦点,但是每笔支出都看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如果用卡取款是方便多了,但是我们年纪越来越大,肯定都记不清楚了,取钱干什么了都想不起来。马先生说,他们家到现在只有单位发工资用的是银行卡,但是每个月他们都会将钱从卡里取出来,然后再存到自己家的存折里。这样一笔一笔非常清晰,我和爱人养成这样的习惯20多年了,觉得很顺手。而记者在采访的老年人中喜欢用存折的占到九成左右。
中年一族
存钱占“大头”理财也不误
今年40岁的王先生,自己创业,年收入60万元,妻子年收入15万元,有一个10岁的儿子,有两套房子,定期存款300万元,股票型基金20万元,股票10万元,没有商业保险,有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
“我们中年人理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子女教育和自己的养老问题。首先,子女教育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其次,养老问题也是摆在我面前的紧迫事情。所以我家的财产中,存款仍占很大的比例。”“像我这个年龄有300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和老婆都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不过银行理财经理倒是经常给我们各种建议,有的时候就会搭配一些组合,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低。”
谈到自己的300万存款,记者表示这个比例会不会占得比较高?王先生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是生意人,所以重视现金流,现金的比例高也是怕有不时之需。像其他的投资方式我也有,但是绝对不算主流,都是小打小闹。我这个现金是白花花的银子,什么时候想用就是要取出来的。”
年轻一族
女性爱“月光”男性能剩点儿
记者采访了不少年轻人,基本都是80后、90后。其中半数以上的年轻人表示每到月底的时候,总是把工资花得精光,银行存款永远是零,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受访者秦菲菲(化名)一个月挣2000块钱,有时却买1000元的包或衣服、500元的化妆品。“我基本不在家做饭,顿顿在外解决;以前曾经三个月就会换一次手机。我有赚钱的能力更有花钱的激情,敢于超前消费。”秦菲菲一个月2000元的收入在青岛生活并不宽裕,但是她仍然不会“委屈”自己,钱总不够花。秦菲菲告诉记者,她的朋友中,像她这样的女生并不少见。“大家都差不多啊,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能有存款的就很不错了,没存款也没什么稀奇,要是有急用就互相借借,渡过难关。”
记者发现很多年轻女性反而并不乐意存钱,消费能力较强。而由于“买房娶媳妇”的压力,不少年轻男性倒是手中留有存款。“我自己攒了7万块钱,年初的时候都用到新房装修里面去了。”市民于先生是做外贸工作的,“前几年外贸形势还不错,我自己也攒了一些钱,工作了5年大概攒了7万块钱,这不是跟女朋友结婚了么,正好派到用场上,也给家省了一笔开销。”于先生告诉记者。记者发现,像于先生这样的年轻男性,手中多少都有些存款,“身无分文”者寥寥。对此,一位受访者綦先生说:“娶个媳妇不容易,如果一点钱都没有,女孩子都难瞅你一眼。没事请人吃饭、看电影都需要用钱,所以男生能存点钱是用来“防身”的,这样很正常。取消无谓的开销,没法开源就想办法节流,花到刀刃上,钱自然也就存下来了。”据《青岛早报》
存钱目的
储蓄多数都与房子有关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青岛30位市民,年龄在25岁~45岁之间,当记者询问“存钱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受访者的答案基本与房子有关。记者发现,受访者中选择“将来买房”和“还房贷”的占了七成左右,是当之无愧的重中之重。其中,“将来买房”的占到四成,还房贷占了三成。而“医疗养老”和“日常生活开销方面”所占比重比较小。从调查数据来看,近八成的市民存款的主要目的都与“房子”有关。而很多市民表示,存钱后的最大开销也基本用到了房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