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三地一城”,全南振兴发展风劲帆满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全南,江西南大门。

    凭借地处珠三角发达城市“两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全南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为全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再次把全南推向了振兴发展的前沿阵地。

    乘苏区振兴东风,扬跨越发展风帆。全南抢抓机遇,以更加广阔的眼光和更加开放的姿态准确定位:全力打造“三地一城”,即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承接的重要聚集地,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地,休闲养生的生态福地和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

    立足前沿谋跨越,振兴发展谱新篇。在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激昂旋律中,红色全南跳动着进位赶超的最强音:加快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全南基地建设,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矢志打造粤港澳的“菜篮子”和“后花园”;构建和谐和美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全南振兴发展风劲帆满!

    政策引领,在贯彻落实中迸发新活力

    一项项对接政策陆续出台,一个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一家家客商企业纷纷落户,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苏区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和中央扶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随之而来,金秋的全南,进入一个收获的季节。

    蓝图指引方向。奋力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立足县情实际,结合《若干意见》精神,以及全南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打造“三地一城”目标,全南县精心谋篇布局:重点抓好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全南基地建设,推进稀土、钨、萤石精深加工,力争氟新材料基地升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承接的重要聚集地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争取将全南列为南方生态屏障、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并以此为依托,加快推进厚朴生态农业、瑶族风情园、南迳温泉等休闲养生项目,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南方最大的芳香产业基地,打造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地和休闲养生的生态福地;重点推进“一江两岸”城市建设,创建省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市,打造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

    如何将《若干意见》精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南县精心编制了《全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和46个专项规划、105项行动计划、20个试点示范规划,科学谋划了280个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层层分解任务,全力跟踪对接,促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地开花。

    推动苏区振兴发展,需要更加优良的干部作风。全南县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治庸、治懒、治散”等活动,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机关效能,创优发展环境;以“弘扬苏区精神,争创一等工作”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发扬“5+2”“白加黑”的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将《若干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逐条落实到位。

    成绩在跳跃的数字中展现,进步在不懈的努力中凸显。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南经济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2亿元,增幅在全市排名均前进一位;完成财政总收入3.78亿元,增幅在全市排名前进8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增幅在全市排名前进12位;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幅在全市排名前进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增幅在全市排名前进5位。

    放大政策效应,推动振兴发展。全南,正加速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承接转移,在开放合作中促进大跨越

    “推动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和吉泰走廊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若干意见》精彩点睛,为全南这片红色热土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振兴活力,全南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全南县抢抓机遇,积极行动。

    筑得暖巢在,引得凤凰来。全南以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为契机,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平台。精心规划和加快推进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全南基地建设,按照产业聚集建设腊坑、玉坑、乌泥坑、陂头、松山、天龙六大片区,优先发展稀土新材料精深加工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以氟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以食品医药芳香类为代表的生物工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优势产业;以“三南大道”为主线延伸至全南茅山,规划了全南茅山拓展延伸区,重点发展以芳香产业为主的现代林业,打造全国重要的芳香产业基地。目前,松山、天龙片区建设已顺利启动,2013年上半年即可对外招商。同时,抓好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扩区升级工作,投资3.6亿元,加快推进了二区吕屋片美化、亮化及园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

    按照打造“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的要求,全南县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质量,扩大开放合作:组建了9个由县领导带队的招商团,实行组团招商主攻大项目;成立了4支外出驻点招商小分队,实行驻点招商。今年前三季度,该县预计实际利用内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23.81%。

    借助承接产业转移,全南县谋求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现代轻纺和新型材料等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引进带动配套企业。突出优势矿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华星氟化学二期工程、晶环科技氧化锆、广研光电三基色荧光粉及LED稀土节能灯、松岩冶金等24个重点在建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钨、稀土、萤石等矿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高性能稀土永磁、稀土发光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建设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南氟新材料基地。

    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开放合作。全南,正全面对接珠三角,积极谋求更好更快的新跨越!

    做实民生,在和谐和美中提升幸福感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为让百姓在最短时期内享受到振兴发展带来的实惠,全南县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一件件百姓触手可及的民生实事。作为全市农村土坯房改造先行示范区,全南县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截至目前,全县共拆除危旧土坯房面积18万多平方米,确定集中改造示范点59个,年内将完成380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占市下达任务数的128%,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圆了自己的安居梦;加速农村电网升级,实现农村“户户通电”;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2万饮水不安全群众可望喝上“放心水”……在和风惠雨滋润下,全南广袤农村正朝着“五美四和谐”的和谐秀美乡村目标迈进,广大农民尽享和美新生活。

    民生大如天,枝叶总关情。全南县以“三送”工作为总抓手,切实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在保障房住户的笑容里,在“三送”干部的日记里,在金额日增的低保存折里,在轻轻“背起”的书包里,我们处处感受得到全南执政者的民生情怀。作为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县,今年,该县用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类支出已达4.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7.8%,标准渐高,范围拓宽的低保、就业、医疗等“十大救助体系”牢牢筑起了困难群体的“幸福保障线”。

    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思路,围绕建设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该县以精致理念建设品质城市,大手笔推进滨江公园、绕城公路、标志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治脏、治乱、治堵”工作,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扎实推进省级卫生、文明、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稳定是最大的民生。“要让人民群众敢带着首饰上街、踏着月影回家。”全南县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亮剑出鞘”, 开展“打黑除恶”“净风”“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全县社会风气和安全环境;防患未然,组建了治安联防大队,强化外来人员管理,进一步健全了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巡防体系,完善了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的巡逻控制网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高。今年以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恶性刑事案件,群众信访量实现了赴市、赴省、赴京访“三下降”,上半年全县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8.3%,排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一位。

    幸福指数与日增。和谐和美全南,正成为21万全南人的幸福之城。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