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高国华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即使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业绩表现。日前结束的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赚5452.29亿元,同比增长18.25%.与全部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下滑1.51%相比,在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银行股依然成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当之无愧的“吸金王”。
尽管银行股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一枝独秀”,但相较其在2011年中期平均35%左右的增速而言,利润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连续多年的亮丽业绩未能有效支撑银行股股价,二级市场股价走势长期与业绩背离的现象,使得银行股饱受各方投资者质疑。
整体业绩增速显著放缓
当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很多市场人士断言,银行股利润已经到达顶峰,2012年中期报告也似乎在验证这种说法。尽管上市银行上半年依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整体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利润增幅显著下滑、不良贷款额上升等,还是成为上市银行半年报中出现最多的字眼。
例如,中国银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利润716.01亿元,同比增长7.58%.这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同时也是中行自上市以来利润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中行的增长疲态成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下滑的一个注脚。
实际上,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交行等大行上半年利率增速与上年相比均出现明显下滑。此前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业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3.34%,比去年的36%出现了显著下滑趋势。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赵庆明对此表示,银行业出现这样的变动在情理之中。经济增速下滑和央行上半年两次降息,均对中国银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的不良贷款就会增多,也会让银行的利润受到影响。”赵庆明说。
“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及二次降息等不利背景下,上市银行整体实现两位数的业绩增长实属不易。”一位券商分析师说,由于基数原因,国有大行利润增速普遍低于中小银行,但从规模占比上看,国有大行的主体地位中小银行难以撼动。半年报显示,上市股份制银行和上市城商行,其利润增速要好于大行,普遍在30%上下浮动。
值得关注的是,被业内寄予厚望的中间业务上半年却表现平平,大部分银行中间业务增速低于其整体业绩增速。以民生银行为例,报告期内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0.30亿元,同比增加21.11亿元,增幅26.66%,低于其近37%的整体业绩增幅。“主要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收费治理让多家银行中间业务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业内人士表示。
业绩增速或继续呈下降态势
尽管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继续“高歌猛进”,但在业内看来,驱动银行盈利的多重因素都呈现放缓迹象,银行业或将逐渐告别高利润时代。“从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息差水平来看,尽管上半年银行的息差同比仍出现普遍上升,但从季度环比来看,息差已经形成下降的趋势。”中金公司银行业高级分析师毛军华分析称。他表示,由于去年几次加息的效果在今年上半年仍起作用,银行业绩才能依然强势,而央行今年两次“不对称”降息试水利率市场化导致息差收窄的效果,可能在下半年乃至2013年将会逐渐体现出来,银行盈利增速下滑的趋势预计至少延续至2013年。
“净息差或将继续下行,下半年都在力争保持稳定增长。”多家银行高管在业绩会上这样表示。因为央行今年6月、7月连续两次降息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更令银行对下半年形势不敢乐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预计,上市银行盈利增速放缓是趋势,今年第三季度整体利润增速将继续回落到20%以下,明年上市银行的盈利水平或降至同比增速10%至15%左右。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教授认为,未来三个方面将侵蚀银行的利润:一是经济低迷造成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二是利率市场化,三是前几年银行业务过度扩张可能造成的不良贷款。
“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包括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在内的业内人士近日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业内看来,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速或许真的已过峰值。
与此同时,资产质量能否保持稳定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保持在0.9%的水平,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4564亿元,较年初增加285亿元,连续第三个季度环比上升。
“宏观经济下行必然意味着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反弹。”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沐华表示,市场对于下半年的贷款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弹预期。但申银万国分析师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将高耗资的信贷资产置换为低耗资的同业资产造成了加权风险资产实际增速放缓,从而减慢了对于资产的整体需求,未来净资本还是银行最宝贵的财富。
行业低估值优势明显
与今年上半年赚得整个A股市场半数利润的表现相比,银行股的股价走势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上半年银行板块紧随钢铁、交通运输板块之后,成为“破净”的重灾区。
银行股业绩的高增长为何没能在股价上体现出来?除了股市大环境外,当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时,市场对银行风险判断的不确定性增加。虽然银行股再次用亮眼的业绩证明市场存在过度担忧,但其始终无法变成“香饽饽”。基金半年报显示,银行股在二季度普遍遭减持。其中,多个银行股被190只以上的基金减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显示,汇金公司分别增持700万股工商银行、385万股建设银行、76.3万股中国银行及800万股农业银行。这是汇金连续第三个季度增持四大银行股票,这样的频率在以往少见。
有业内分析师认为,随着市场的一再探底,银行股的估值优势终将凸显。“中报反映出来的情况是银行业增长相对扎实。”申银万国报告认为,银行业中报中出现的资产结构调整和拨备合理精细化的计提是银行面对行业景气向下的积极应对。往后看,目前处于破净边缘的行业估值隐含了对于资产质量将出现一些问题的疑虑,作为后周期行业的银行在没有出现明显的经济触底回升迹象前,有绝对收益的空间并不大,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具有明显的防御价值。毛军华也认为,7月份以来,中报业绩支持了银行股价的稳定,银行板块整体表现好于大盘,相对收益明显。“银行的基本面往往滞后于经济波动,下半年将继续温和下行,但是银行股价则往往领先于经济见底,因此应在市场过度悲观的氛围中增持银行股,重申三季度‘转守为攻’的观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