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就如同每晚等待靴子落地声入睡的老人,市场每周都盼周末降准,央行为何迟迟不动?降准到底由谁说了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最近的三次降准情况,发现宏观经济状况、通胀、外汇占款、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等多种因素都会被考虑到。
外汇占款减少或是主因
最近的三次降准分别是在2011年12月5日、2012年2月24日和2012年5月18日,每次降低0.5个百分点。
去年12月5日降准是近三年来的首次存款准备金政策逆转。自2010年初起,央行已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5次。当时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高达21.50%,中小金融机构也达到18.00%。据央行数据,2011年10月末外汇占款比上个月净减少248.92亿元。
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付兵涛认为,存准率调整最主要的就是对冲外汇占款。外汇占款下降较明显,释放流动性是央行考虑的主要因素。
2011年10月后外汇占款连续出现负增长,11月减少279亿元,12月更是较11月末急剧下降1003.3亿元。今年1月份的外汇占款虽然实现了止跌回升,但今年4月、7月再度出现负增长,4月减少了605.71亿元、7月减少了38.2亿元。
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毛宏灵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前三次(降准)主要是外汇占款逆转,没办法只能降准。最近已经得到缓解,所以降准就一直没用。其他因素央行也要考虑,但是次要因素。”
渣打银行全球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却认为,央行降准首要的考虑因素是宏观经济。另一方面央行也会顾虑通胀,通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央行操作,“外汇占款减少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抵消对经济的影响,比如到期的央票和逆回购。不是说外汇占款减少就一定要降准,如果未来经济情况向好的话,或者通胀明显反弹,那是不需要降准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
释放流动性稳增长
付兵涛同时表示,毕竟存准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工具,外汇占款是最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每个时段,准备金率的调整考虑的重点也不太一样。
今年2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除外汇占款未来可能下降或低位增长外,更关键是,春节后本不宽裕的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再度绷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从2月14日起出现快速上涨,隔夜利率和7天利率分别从2.9973%和3.77%飙升到4.495%和5.179%。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表示,2月2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市场流动性极度紧张、利率飙升的及时反应。
与前两次相比,5月18日降准稳增长的色彩就更浓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而2011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增速为9.3%。
最近一次降准前公布的数据也不乐观。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新增信贷等的同比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同比增长2.7%,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
在李炜看来,与前三次降准相比,现在宏观经济情况更差。他表示:“未来我们也不认为此轮宽松已结束,还有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可能略微滞后于市场的预期。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市场预期的过于激进。连续操作一个政策,你要给时间来让这个政策逐步渗透到实体经济中。”
在毛宏灵看来,刺激经济降息效果比降准更好。如果降准导致流动性宽松的话,通胀也会跟着起来,造成滞胀的情况就会更糟糕。现在的情况不是银行流动性紧张而惜贷,银行也想贷,但是没有什么好的项目。
毛宏灵认为,中国央行是否会降准,还会参照的是美国的QE3,在QE3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也是持观望态度。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