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7日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把赣南培育成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具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若干意见》为全南县稀土、钨稀有金属、氟盐化工三大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怎样发挥好自身优势,用足用好用活中央扶持政策,发挥政策最大优势推动我县三大产业链延伸,是加快全南县工业经济增长、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
促使产业链延伸最重要的就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全南县三大产业中的钨产业延伸还是空白,其它产业的产品大部分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或高附加值产品少。越是高端产品,附加值就越高。比如氟盐化工行业萤石的价格每吨只有数百元,无水氢氟酸的价格为数千元。但如果深加工后的延伸产品F22的价格在万元左右,聚四氟乙烯的价格为数万元,氟橡胶的价格则要十几万,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的价格可以达到百万元。因此,为了宝贵的资源实现最大利益化,进行产品升级、延长产业链迫在眉睫。
一、三大产业运行概况
目前全南县规上企业中有钨精矿生产企业2家,稀土加工企业3家,萤石(氟盐)加工企业2家。从这几年的发展势头看,三大优势产业在我县工业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现,是全南县主要的税源企业。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7家矿产加工企业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仍然在我县工业经济中站主导地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81.5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31.15%;实现利税12213.21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实现利税的55.25%,其中缴纳税金5994.31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纳税的54.75%。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790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36.85%;实现利税26432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实现利税的74.32%,其中缴纳税金11330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纳税的72.63%。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4740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59.38%;实现利税74982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实现利税的91.1%,其中缴纳税金27535万元,占全部规模企业纳税的87.75%。
二、延伸三大产业链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
全南县的矿产种类和矿产地相对较少,但少数矿种突出,如钨、萤石、稀土为全南县具有盛名的矿种,这三大资源储量大、品位好,相对集中,在整个赣州市占有一定地位。根据矿产部门的资料统计,萤石资源储量占赣州市总量的18.62%以上,位居第二;钨资源储量占赣州市总量的9.37%以上,位居第三;稀土(中钇富铕)资源储量占赣州市总量的9.37%以上,位居第四。
(二)政策优势
《若干意见》中第十八条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第三十六条投资政策、第三十八条产业政策、第三十九条国土资源政策等明确了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全南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关于应对宏观环境变化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增长的若干具体措施》和《关于扶持返乡人员和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创业及再就业的具体措施》3个“20条”等政策,以及《“三个20条”政策中有关财政奖励、补贴政策实施细则》,从就业培训、奖励创业、银行信贷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建立和落实工业发展基金,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30万元,对有功于工业企业发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进行技术改造、扩产达标以及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酌情对工业发展贡献大的企业减征规费。
(三)人才、技术优势
有《若干意见》中人才倾斜政策为后盾及这几年赣州市先后投资建设了国家钨、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国家钨、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组建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机构。全市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各项技术日益成熟。在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上掌握5个九纯度的产品生产工艺,并在功能陶瓷开发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有效推动了我县有色冶金及新材料、非金属矿、机械制造、纺织、电子电器等主导产业层次的提升。资源性产业由原矿开采、冶炼加工向深度加工转变,如氟盐化工开发的氢氟酸,正在延伸生产环保型制冷剂、离子膜烧碱等新产品。
(四)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全南县逐步形成了若干优势产业,特别是三大产业优势突出。
1、钨产业
全南县的钨产业企业主要有大吉山钨业有限公司和全南官山钨业有限公司两家,都是以开采选原矿为主的企业。其中大吉山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矿山企业,是县中型企业之一,它的前身是大吉山钨矿,2004年8月改制重组后,隶属于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有钨精矿、铋精矿和钼精矿。虽然企业不断提高采选能力,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采选生产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新格局,但产品深加工项目落户全南县的愿望却一直得不到批准,严重制约了钨产业在我县的延伸。随着建材、汽车、钢铁、机械加工、金刚石、电子、工程机械等工业的发展,以及新领域的应用开发,钨消费进一步增长。钨资源的逐渐枯竭,国家对钨矿实行降限量配额开采的政策,钨产品消费市场将长期呈现俏方市场。
2、稀土产业
目前全南县有稀土深加工企业3家,即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全南晶环科技有限公司和全南县新资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1)全南晶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于1998年。公司占地400亩,各类厂房面积5万m2;现有员工19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1人、本科6人、硕士研究生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工70多人;公司经营范围:有色金属冶炼、功能陶瓷、耐火材料、精细化工,生产、销售、稀土矿产品、铸造废渣生产加工及进出口贸易。
公司现已形成生产规模为年处理稀土原料4000吨;经国家发改委立项,2006年着手兴建年处理5万吨铸造废渣综合回收生产线,现已形成年处理量2万吨的能力。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拥有较完善的分析检测设备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2005年9月通过了ISO9000认证;2006年经江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至2011年为全南县纳税大户。
公司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开发、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技术及工艺装备水平。目前拥有原矿、废料综合处理、铸造废渣综合处理等多种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专利;同时,在稀土产品新的应用领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已形成了从资源到应用及废料资源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公司冶炼分离技术早已掌握5个九纯度的产品生产工艺,并在功能陶瓷开发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是全国较大规模稀土原矿冶炼、深加工、稀土应用及废料综合利用的企业之一。
(2)全南县新资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公司前身是全南县稀土冶炼厂,是一家从事稀土冶炼、分离及深加工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2008年8月公司进行了股权重组,由江西赣州市“20强”企业之一的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控股方,该公司是稀土金属冶炼的龙头企业,与晨光公司的合作,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竟争能力。全南新资源公司在与赣州晨光公司重组以后, 项目累计投资1.2亿元,工程总建筑面积18800平方米,企业现有资产总额达4.2亿元,年稀土分离能力达3000吨。成为江西赣南地区最大的稀土分离企业之一。 同时公司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整合措施,并打破地域界限,不断壮大自身规模与发展实力,2011年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一条年产量2600吨的北方矿分离生产线,该生产线的建成,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南北矿同时分离的稀土分离企业。
目前企业还拥有一条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与钇基陶瓷色釉料生产线,主要产品有钇基陶瓷色釉粉、钇锂陶瓷粉、钇稀土荧光粉、钇铕荧光粉、铕基荧光粉、铽基荧光粉等。
(3)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是由全南晶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组建的企业。公司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注册资金1.82亿元,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60多人,公司主要从事稀土原矿全分离和回收工业废料、废渣综合循环利用的生产经营企业。公司采用模糊萃取与常规分离相结合的生产工艺,生产能力3600吨,其中高纯、复合高纯产品生产能力1500吨。公司注重企业现代管理,注重节能增效。该公司已于2010年9月正常生产,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4480万元,实现利税12022万元,其中上交税金459.4万元。
3、氟盐化工产业
全南县氟盐化工企业主要有全南县石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萤石精粉)和华星氟化学有限公司。华星氟化学有限公司隶属中国华星集团公司,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立的由国资委控股的中央企业,是一家集萤石开采、加工及相关氟化学品制造的综合性企业。公司主要生产萤石精粉、无水氢氟酸及氟化工系列产品。公司拥有四条萤矿石浮选生产线,两条萤矿石干磨生产线,具有年产酸级萤石精粉10万吨、建材级萤石精粉2.5万吨的生产能力。建有两条年产1.5万吨无水氟化氢(AHF)生产线,该装置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进行生产控制,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各项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稳定。公司集聚了大批氟化工行业内经验十分丰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拥有一流的高科技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科学管理,形成了完全现代化的企业。2008年4月初中国华星氟化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赣州登记注册,并进驻赣州办公,在赣州投资继续开发氟化工下游产品。并在全南基地投资新的氟化工产业链,开发其它化工产品十几种。
三、延长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思路
钨产业方面:针对全南县钨企业只是开采选原矿的实际,乘《若干意见》之东风,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审核批准钨产品深加工企业,在项目方面可以推出钨矿的精深加工。重点开发钨铜电子封装片材料生产线、超细钨粉生产线、钨酸纳生产线等项目。
稀土产业方面:近几年来,全南县稀土精深加工技术日渐成熟,加工分离生产能力及技术已在全市占一定的地位。所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稀土产业尤为必要。一是必须从大宗的稀土初级产品向稀土精细化工产品方向考虑。稀土精细化工产品具有技术密度高,投资回报大,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高的特点。二是必须从稀土产品向着高纯化、复合化、超细化方向发展考虑。稀土在高技术领域的作用只有在高纯化后,其各项物理、化学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纯化仍将是未来稀土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稀土新材料的开发主要依靠稀土与其他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形成复合稀土材料,复合化是稀土化合物产品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重点开发项目应该在这些项目中考虑:高性能硬质合金数控到片生产线项目、稀土贮氢合金生产项目、稀土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以及高纯度氧化锆生产项目等。
氟盐化工产业方面:从氟化工的产业链特征来看,从萤石开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成几何倍数增长,氟化工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从各类氟产品的前景来看,氟氯烷进入衰退期,其替代品将因此而出现广阔的市场;氟树脂进入成熟期,主要产品聚四氟乙烯竞争加剧;氟橡胶进入增长期,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氟橡胶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氟涂料则将随着建筑、化工产业的增长而增长;而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因此,找准市场、找准项目,推进氟化工产业的进程是时代的要求。目前该产业项目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应该在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线、电子级高纯硫酸生产线、电子级高纯盐酸、干精法高纯氟化铝生产线。
四、延长产业链的几点建议
1、紧紧抓住《若干意见》实施的大好时机,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产业链快速延伸。
2、引项目找投资,实行优势互补。一是要瞄准规模大的项目进行招商。重点盯住在大公司、大企业、大财团、引进大项目,鼓励多种资本共同参与产业建设,通过合资、独资做大做强产业,形成聚集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二是要瞄准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项目招商。要积极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资源优势,制定相应配套政策,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裂变扩张。三是可吸纳民间投资,发展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发展。
3、不断开发新技术,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企业要与科研单位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开发新技术,才能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抢占产品市场,保持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4、实现政府职能从参与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一方面优化投资环境,减少人为障碍,从融资、手续审批等方面给予便利。另一方面政府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比如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等。(邱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