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红十字会:公众捐款未因“郭美美”事件停止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岂凡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红十字会:公众捐款未因“郭美美”事件停止
新华社图片

■捐赠信息平台年底前上线

■赵白鸽:北京红会收取620元运尸费于情不合

晨报记者 张岂凡 实习生 刘厚霞

去年“郭美美”事件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遭遇信任危机。昨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众捐款并没有因为去年的“网络事件”停止下来。她同时表示,面对公众开放的捐赠信息平台年将于今年底前上线。对于备受外界质疑的“620元运尸费”事件,赵白鸽表示,此事于情不合。

力求每笔捐款有来路去处

去年6月起,“郭美美”事件在网络持续发酵,中国红十字会深陷其中,公信力受到质疑。

赵白鸽介绍说,新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遮遮掩掩,把这些资金、物资随意变成个人的处置,甚至变成腐败的行为。”

在谈论“网络事件”发生后该如何建立红十字会公信力的问题上,赵白鸽表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职责。“捐款并没有在‘网络事件’后停止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好地使用这笔捐款,使用这些捐赠物资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白鸽说,中国红十字会的信息化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整个软件和硬件的设计、招标工作,同时获得了部分资金,预计今年12月底,它的基本功能,特别是与资金捐献相关的功能将要实现。“时间表大约在2012年底实现外网的门户,完成捐助平台和筹资管理系统基本版的上线。”

赵白鸽表示,让信息化体系提供一个平台让老百姓能够查到他们的资金走向,力求使每一笔捐款都有明显的来路和去处。

在编人员经费经得起审计

据赵白鸽介绍,目前红十字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大块:第一块主要来自政府,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政府的拨款,主要用于人员与机构的运作以及项目经费。还有一部分是彩票公益金。第二块来自于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第三块是社会公众,主要有定向和非定向的两部分。

在红十字会资金分配使用问题上,赵白鸽坦言有些环节做得还不够。“红十字会对于捐赠资金的管理有严格的规定,在编人员不得使用这部分经费,包括在编人员的出差、工资、社会保障,红会要经得起审计。”

清理医院、基金冠名问题

北京“7·21”特大暴雨发生后,有遇难者家属收到了北京红会开出的620元的运尸费发票,发票上注明收费项目为“车费以及治疗费”,该事件引发社会热议。“620元收费事件确实说明了我们能力建设存在问题。”赵白鸽说,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如同对路边停靠避雨的车辆贴罚款单是一个性质。“620元钱虽然是经过北京市物价局和卫生局批准的,但于情不合。在紧急救援状态下,我们必须考虑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赵白鸽说,暴雨中收取的转运费已全部退还。

此外,赵白鸽还就社会关注的红十字会冠名混乱问题作出回应称,红十字会正在着手推进相关清理整顿工作,主要是冠名医院、合作企业以及冠名基金的整顿。希望通过法律、政府、社会和自我四个监督系统实现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红会改革势在必行

记者:红十字会面临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是否会进行改革?将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赵白鸽:面对未来,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应对我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未来人道工作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红十字事业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强调通过改革和完善红十字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组织执行能力等措施,探索建立“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要求各级红十字会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等捐赠信息的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是全面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同时要求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察、审计,要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分享:

来源: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