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7月PMI数据又打架 官方值微降汇丰值微升

来源:新快报    作者:韩祯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7月PMI数据又打架 官方值微降汇丰值微升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市场分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之势仍未改

  昨日,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略高于临界点。同日,汇丰银行也公布7月份PMI终值升至49.3%,而6月份终值为48.2%。

  官方与民间PMI数据再次打架,显得中国的经济走势更加凸显不确定性。不过,市场认为,中国经济下行料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新快报记者韩祯

  官方PMI应为季节性下降

  7月份官方PMI从6月份的50.2小幅降至50.1,创下去年11月份以来49.0之后的最低水平。而7月汇丰PMI的终值则微升。据了解,汇丰报告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国家统计局则主要是以大企业、大范围的经济形势做统计。

  对此,花旗经济学家丁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7月份官方PMI并非真的下降,因为还未完全进行季节性因素调整,总的来说,中国制造业活动是改善而不是恶化了,只是改善的幅度不像人们预计的那么大。根据丁爽的计算,自2005年官方PMI开始发布以来,每逢7月份该指数平均下跌1.1个百分点,这意味该指数没有充分进行季节性因素调整。

  根据官方的报告显示,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原材料库存指数略升,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新订单指数降幅缩小,需求趋稳。新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3个月持续下滑,5月份回落幅度高达到4.7个百分点。

  而根据汇丰的报告,7月新订单指数延续上半年下滑的态势,且下滑幅度有所加深,主要经济体走势疲弱意味着未来我国出口增速仍可能继续下滑。

  此外,汇丰报告显示,就业指数从6月的48.8降至7月的47.7,为2009年3月以来的低点,已连续五个月低于50。其中原因可能包括雇员退休、公司缩减规模,以及因新订单量减少而精简人员。

  经济下行还将持续

  一些经济学家对于PMI指数透露的信息解读显得较为悲观。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官方PMI数据表明制造业状况非常糟糕,需要获得政策支持,该数据越疲软,需要采取的刺激举措力度就越大。

  昨日,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根据公布的PMI数据判断,三季度制造业是否会反弹还要打问号。”PMI指数在生产建设淡季回落甚微,则显示当前经济正在逐渐筑底,后期将延续趋稳走势。但当前需求偏弱、供大于求的下行压力仍未消除。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认为,受前期政策宽松起效拉动,虽有所回升,但外需继续走弱,就业市场承压,中国经济下行态势仍未明显逆转,期待政策层继续加大稳增长、保就业力度。汇丰认为,除去两次降息之外,日前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十个省市,以及对基建相关投资加大资金支持等都将对未来增长构成支撑。鉴于通胀仍在继续回落,未来加大政策宽松的力度仍有空间。

  汇丰一篇报告中称,两项PMI报告显示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放缓,不过幅度较为温和。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还未完全扭转,下行压力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链接

  广东7月PMI继续回落至50.0%

  广东省经信委1日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广东省7月份PMI为50.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延续今年3月以来逐月回落态势,显示制造业低迷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但近四个月以来广东PMI降幅正在缩窄,专家预计三季度或将成为转折点。

  根据报告显示,新订单指数(产品订货)为49.8%,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这显示了7月广东省制造业企业产品订货呈回落态势,是近半年来首次回落到临界线以下。

  昨日,彭澎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广东的经济发展通常有下半年增势超过上半年的规律,现在的经济指数虽然不容乐观,但是政府近来的投资比较多,可见政府也在想办法刺激经济发展。”彭澎认为,现在银根再次放松,国家未来将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

分享: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