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渠道销售暗变 沪商业车险全线“涨价”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8月11日,上海车主王先生找到本报,告诉记者在对自己驾驶的帕萨特进行续保时,原来投保的一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业务员告知他,该车续保要多缴纳1000多元。对此王先生大惑不解,按理一年之后保费应该有所下降才是,今年续保怎么反而“涨价”了。

  记者联系王先生投保的保险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年保险公司为了扩大车险市场份额,通过价格打折或买保险送加油卡等各种方式向客户赠送优惠,车主习惯了享受实惠的车险,如今,上海保险监管部门连番对车险市场施以“监管”重拳,各保险公司对通过传统渠道销售的车险价格不再给予打折,所以今年的车险价格会“上涨”。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的车主,可以通过电销渠道购买商业车险,会在传统渠道销售的基础上,享受到15%的价格优惠,但是业务员或4S店原先给予的优惠,就不再有。”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在保监会公布的上半年保险业经营数据中,记者也发现,上半年车险保费收入达到1111.1亿元,同比增长18.3%,这主要归功于多家保险公司尤其像人保、太保等大公司的车险电销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上海这样竞争激烈的车险市场,这种渠道销售的暗变,也使得传统销售和电销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车险“全线”涨价背后也暗藏着保险公司、传统销售渠道以及车主之间的利益博弈。

  车险监管“抬高”险价

  “去年超额支付手续费是保险公司最常用的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拉拢客户,我们或者中介机构都会直接返还给客户一部分佣金,也就是变相打折。”8月12日,平安财险一位车险业务员陈灿(化名)告诉记者,“但是现在,监管机构严格执行15%%2B4%的两个手续费上限之后,业务员渠道几乎已经无利可让,所以今年从我这边续保的车主,都抱怨价格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高。”

  在陈灿看来,现在传统渠道的车险销售变得愈加困难,很多老客户都开始转向电销渠道去购买车险。在上海,平安原来的电销电话业务每天只有100个左右,但是自从车险自律公约签订后,公司的电销业务每天投保量达到400-500个,增长了5倍左右。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单5000元的车辆商业险为例,在传统渠道投保,受“限折令”约束只能打7折,其价格可以降到3500元;如果在电销渠道投保,则可以在7折的基础上再降15%,只要2975元就能实现同样的投保。

  陈灿说,为了应对电销的价格优势,在手续费未实施监管之前,传统渠道代理人为了能拉住客户,自己宁可少赚一点,经常将自己的佣金以打折形式返还给车主,以此降低与电话车险之间的价格差。

  但现在连这样的价格差都难以维持。记者了解到,从今年7月份起,上海车险市场就出台了新措施,投保车险参照的新车购置价由上海机动车联合信息平台统一生成,以往商业车险中,新车购置价是计算车险的基础,但是从7月份起,新车购置价就不能低于9折。

  “以购买一辆20万元的轿车为例,之前在保险公司可以按照7折14万元的车价来确定车损险的保额以及保费,但是现在这辆车只能按照最低18万元来确定车损险。因此,单车损险一项报价就上涨数百元。”上海众联汽车销售公司业务经理黄斌告诉记者。

  商业险进平台促“涨价”

  “会开车的,一年内都会有一两次交通违规,甚至出点小碰擦,以前罚点钱也就了事了,但是现在这些信息将记录到上海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以后保费可能还要涨得更高。”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不由得抱怨。

  记者从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了解到,商业车险及附加险进入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后,上海地区车主购买车险,不论是交强险、商业险或附加险,都要通过保险公司登录车险平台进行信息查询,对比和确认最终保费后,才能签发保单。

  而通过车险平台为保险公司提供的信息,统一安全驾驶、客户忠诚度、无赔款优待等都成为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的使用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投保人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可享受安全驾驶优惠;在同一保险公司续保,可享受客户忠诚度优惠;在上一年保险期内无赔款记录,可享受无赔款优惠,而这些优惠的比例总和不得超过保险基准保费的30%。

  根据本报了解到的信息,对于进入机动车联合信息平台的机动车辆,一旦出现交通违章和理赔,根据违章次数和理赔次数的多少,车险费率将出现上浮。

  “至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些措施的执行,能够遏制车险行业延续多年的恶性竞争,上海的车险市场也可能有望在今年实现扭亏为盈,毕竟上海车险市场已经亏了6年了,而对于车主来说,他们之前享受了太多的优惠,价格上浮可以让车主少发生交通违章和事故,车险中介之前也从保险公司手中拿走了很多原本属于保险公司的利润,现在是交还利润的时候了,不过通过费率浮动能够使多少车主享受到优惠,还很难说。”8月13日,上海一位保险专家如是分析。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