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
对于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而言,既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更需要立足实体经济并大力支持,也就是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角色。做好这一点,需要有理念上的新认识,也需要有方法上的新举措。
从理念来说,金融业要正确处理好与百业的关系,要认识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存、唇齿相依的关系。在此次赴江西采访中,就有金融机构的行长将二者比喻为“船和水”,其中一句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另一句为水涨船高。这说明,我们的金融机构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去年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曾说,银行应该看得远一点,银行利润要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绝不会有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银行、企业应当是利益共同体,在促进企业发展中为自己争取长远发展空间,这应该成为银行的指导思想。
实际上,不管是此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或者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从而陷入“失落的十年”,乃至现在仍然扑朔迷离的欧洲债务危机,其中共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金融业特别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因此,如果脱实向虚,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为基础,金融业要么只能是空中楼阁,有倒塌的危险,要么会发展止步不前,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从做法上看,要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角色,则需多管齐下,把金融工作做实,这包括因地制宜的创新、信息不对称的消除、良好氛围的塑造等。
首先,要因地制宜创新,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实践已经证明,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只有不断进行包括制度、模式、组织、产品等各项创新,金融活力才会不断迸发,金融业才能长足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上亦然。在这一点上,江西金融业有着自己的探索。比如在此前服务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江西金融业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三农’、小微企业、工业园区”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其中,工业园区载体的充分发挥,成为颇具特色的一个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南昌中支就此创新性地建立了“百园千企”融资监测制度,各家银行以此为平台,不断探索融资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园区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
其次,要消除银行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银行敢贷款,让企业能贷到款。在存贷比相对较低的地区,并不是银行没有贷款意愿,也不是当地企业没有资金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梗阻。银行想放贷款,但对企业不了解,因此又不敢放贷的顾虑;企业需要资金,却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满足不了一些贷款的要求。这里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正因此,很多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服务,也就出现了“垒大户”的现象。要消除信息不对称,可以搭建政银企融资平台,可以借鉴国际成熟的小微贷款技术,这都要有一些创新性的做法。
第三,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欠佳的金融环境将极大地阻碍金融资源的投放、放大金融活动的风险。作为一个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江西辖内金融机构存贷比低,资金外流明显,对此,要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就需要营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良好环境。从人民银行的工作来说,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着手,特别是软环境中的诚信体系和法制环境建设。随着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起来,“资金洼地”效应会逐渐显现。
当然,要有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更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也对当前的金融改革提出了要求,比如银行业放开、利率市场化推进、民间借贷规范等。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