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冰山露出一角 中国证券市场资管四大潜规则浮现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8日

    潜规则一:做低净值 潜规则二:赎旧买新 潜规则三:倒卖客户 潜规则四:帮忙资金

  当今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各式各样的“潜规则”。以资产管理行业为例,发行环节、渠道环节、销售环节、维护环节中的手法环环相扣,“做低净值”、“赎旧买新”、“倒卖客户”、“帮忙资金”等手法,已经成为行业中半公开的秘密。本报今日推出《中国证券市场资产管理“潜规则”》深度调查,无意于批评某家机构、某只产品,某个人物,而是藉此冰山一角透析整个证券行业多年来的痼疾,以此警示。

  正如报道中提到的,首个快速清盘案例——东吴“财富3号”的出现,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东吴“财富3号”本身的运作是否规范,外人难以评论,但其最终命运则警示了那些“潜规则”玩家:不要以为这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资产管理行业一直继续玩下去。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说,监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严禁基金券商销售理财产品时承诺保底收益。但在“潜规则”中,一些机构在约定时间内承诺不建仓等“擦边球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对规则的轻蔑、对监管的漠视、对钻空子的热衷,归根结底是对市场的伤害。

  把眼光放得更宽一点,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并非证券行业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你我身边。相反,由于证券市场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其公平、公正、公开的特色依然占据主流。但不可否认,跑关系、吃回扣、虚增业绩……在讲究人情,讲究变通的文化环境里,证券市场也多少沾染了这些习气,难以独善其身。

  自郭树清主席上任以来,资本市场上重拳不断,证券操纵、造假欺诈、内幕交易等行为纷纷成为过街老鼠。我们完全有理由寄望中国证券行业的诚信建设、制度监管和文化理念走在社会前列。我们相信,对于证券行业自身肌体的清理,既是“郭氏新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监管层做大做强机构投资者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证券行业自我进化的一场洗礼。

    冰山一角缓缓浮出了水面。

    发行环节、渠道环节、销售环节、维护环节……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规则”可谓环环相扣。

    这些“不能说的秘密”如同一层窗户纸,蒙在券商、基金、银行这一串若明若暗的利益链条上。但是如今,它被捅出了一个小洞。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做低净值”、“赎旧买新”、“倒卖客户”、“帮忙资金”等手法,已经成为行业中半公开的手法。

    既触目惊心,又习以为常,“大家都这么干”,这就是证券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规则”。

    “无论是券商理财产品还是公募基金,最忌讳把净值正好做在1元面值附近。如果亏,干脆就亏到0.9元之下,套住投资者。”

    “我看到同行产品正好打开封闭,销售方案就变得非常简单,就是动员银行渠道,让客户赎回老产品,认购我们的新产品。”

    “我们给银行客户经理的奖励很可观,银行客户经理可以来回倒卖客户。一只产品有3个月封闭期,一笔资金理论上每年最多可以倒腾4次,拿4次奖励。”

    “如果遇到认购资金不足,或是濒临清盘的时候,帮忙资金就出场了。当然,帮忙资金不是活雷锋,这个忙也不是免费帮的。”

    冰山露出一角

    没有一家资产管理机构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的结果——费尽心思拿到产品发行批文,花大力气找客户、谈渠道,辛辛苦苦完成发行工作,刚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可谁知在第一个开放期就遭遇了疯狂赎回。

    “东吴财富3号”集合理财产品首个开放日即遭巨额赎回的事件令整个市场瞩目。上周末,“财富3号”管理人东吴证券又接连两次发布投资人巨额退出公告,称7月11日、7月12日,申请退出财富3号的净份额,双双超过上个交易日的10%,再度发生巨额退出。

    据东吴证券的内部人士透露,为期三天的开放日过后,“财富3号”的实际管理净值,已从原先的2.36亿元,锐减至3000余万元。按照证监会规定,集合理财产品受托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7月11日至8月7日),东吴证券将于8月8日启动集合理财产品的终止清算程序。从目前形势来看,“财富3号”的清盘几乎已成定局。

    “假设产品就此清盘,那么他们白忙活不说,肯定还要亏本。”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发行一只券商理财产品,前前后后需要这样一些花费:宣传费、销售奖励费、渠道维护费等,管理人能赚取的,是今后产品实际运行过程中每日按一定比例提取的管理费。管理费中的一部分,通常会以尾随佣金的形式返还给销售渠道,剩余部分则用来支付投研团队、销售团队的工资和奖金。因此,产品的存续期越长,管理净值越高,产品发起人越赚钱。

    一石激起千层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财富3号”诞生不久就遭遇“突然死亡”?净值明明高于面值,资金为何选择集体撤离?

    “东吴证券该产品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很有可能他们也触碰到了潜规则的某一敏感部分。”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抛开这个单一事件,资产管理行业背后的“玩法”可谓不少。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