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众嘉宾做客赣州晚报共话“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开场的话

  从1921年至今91年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期,赣南人民始终如一、矢志不渝,高举党的旗帜,紧跟党的步伐,听从党的召唤,将与党的鱼水深情植入血脉、代代相承。

  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918万赣南苏区人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感恩《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历史时刻,踊跃投身“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感铭党的深切关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紧抓机遇推动振兴发展。

  7月9日,来自我市基层一线的9位嘉宾应邀做客赣州晚报“深度论事”,大家结合各自实际工作,畅谈如何“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如何感恩奋进,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嘉宾围绕主题热烈讨论。

  论坛嘉宾

★王美萍(商会人士)

★米东峰(民警)

★朱文球(企业干部)

★朱恒滨(村干部)

★李万祺(医院干部)

★罗忠伟(民警)

★郭英雄(文化传媒人士)

★曾辉(社区干部)

★潘其军(政协委员)

排名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无论何时,难忘党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赣南苏区点燃燎原火种,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抛家弃业、舍生忘死,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创造了功彪史册的“第一等工作”,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苏区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红军后代,爷爷和奶奶一直教导我们后辈要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已故老红军夫妇潘奕星、廖华仙的长孙潘其军说,革命战争年代,对党的忠诚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对敌人的五次“围剿”,红军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赣南苏区人民坚定地跟党走,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脚踏实地、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努力建设美好家园。《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赣州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开辟了发展新纪元。潘其军说,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当年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武器,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汲取力量,开拓进取,执政为民的精神宝库,堪称“红色教科书”。“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我们要进一步确立苏区精神在我市振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切实以之教育干部,为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作出贡献。

  “曾几何时,居民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研,支援国家建设,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辉说,目前,他所属的社区里每100名居民中就有13名党员,且大部分为老年党员。现在每个居民楼都设有党支部。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一直以来,不管生活条件怎么样,社区居民党员活动都会坚持办下去,并且一年比一年开展得丰富多彩。党员在社区内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得到体现。

  “眼下生活条件好了,但大家时刻不忘党恩!”曾辉说,今年的“七一”活动,原定每个支部演3个节目,但是,由于大家参与积极性前所未有,节目数量不断增加,最后演出结束的时间不得不一再推迟,尽管如此,大家仍然乐此不疲。“这是我们社区成立以来,‘七一’活动搞得最为热烈和隆重的一次。”曾辉激动地说,大家都希望通过表演节目表达《若干意见》出台后的喜悦和感恩之情。

  “用苏区精神凝聚人心”

  李万祺认为,苏区精神离我们很近,轰轰烈烈的革命,就发生在我们这片红土地的历史深处,我们生长于此、成长于此、工作于此,对苏区历史、革命传统和苏区精神早已耳濡目染,就近取材对干部进行教育,可以大大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凝聚人心,激发上进,推动事业发展。朱恒滨说,在迎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大好历史机遇之时,我们更要以苏区精神教育干部,激励群众,要立足现实做好结合文章,力争见实效、促发展。要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工作大局结合起来,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各级干部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谋科学发展之策,行富民强市之举,兴造福百姓之业。

  罗忠伟说,苏区精神是积淀于赣南苏区干部群众心灵的核心价值。近年来,赣州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通过组织教育培训等活动,重温苏区历史,接受传统教育,将苏区精神融入每名民警的行动中;通过树典型、学典型、宣传典型,感染人、激励人、引领人,使每一名民警都成为苏区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如今,在众多危、急、险、难事件中,共产党员总是冲在第一线,他们那种争创一流、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好地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来自企业界的嘉宾,朱文球认为,广大群众就是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中感知党的形象。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苏区时期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引以为豪。在企业,党支部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组织生产竞赛、“七一”活动等,在各种活动中树立党员的形象,强化企业党员意识,努力践行党员宗旨,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曾辉说,苏区精神是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当年苏区干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真实写照,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新时期的苏区干部更应时刻发扬苏区精神,凝聚群众力量,共促振兴发展。

  李万祺认为,永远热爱党,就要永葆党的优良传统;永远跟党走,就要弘扬苏区精神,强化担当意识,勇于克难攻坚,争创一流业绩。面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更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把弘扬苏区精神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将苏区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成为赣南人民共有的本质基因和精神特质,使每一位干部群众都成为苏区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三送’顺民意得民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郭英雄认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使群众成为振兴发展的主力军,使振兴发展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齐心协力将绘就的振兴发展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从2010年12月起,我市组织全市2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三送”干部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走进千家万户,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发展,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三送”干部的身影。

  作为“三送”干部,米东峰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米东峰说,为了让帮扶的村民接纳自己,真心与“三送”干部交流,他和“三送”工作队队员想到了通过打时间差的方式,瞧准时间趁村民在家时进到农户家中,找机会“套近乎”。“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关键还是要从为民办实事上着手。”米东峰说,结合公安工作特点,在“三送”工作中,他们按照公安部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和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要求,进入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到了驻点农户家中,得知村民在干农活,我们二话不说,捋起袖子,挽起裤腿,下到田间在与农民朋友一起劳动的同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米东峰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918万赣南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我们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积极引导全民参与苏区振兴发展。

  李万祺认为,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要扎实开展“三送”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加深与群众的情感交流,消除与群众的情感隔阂,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无距离。同时要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激活群众的主体意识,大力提倡并推行在党领导下的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自己的事自己办,实现从思想到行动主动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

  米东峰说,从本质上讲,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是一致的。为此,我们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感情下基层,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同他们交流交心,把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反映好,把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唯有如此才能顺民意、得民心。

  “关键要促进发展”

  活动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大家认为,“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振兴发展上。我们要把握机遇,苦干实干,坚持务实重行动,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不断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罗忠伟认为,《若干意见》提出,要将赣州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要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通道建设,建成连接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不久的将来,随着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使用,赣州四省通衢的大交通格局将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快速流向赣州。”罗忠伟说,作为交通管理者,在身感保障交通安全和通畅的压力的同时,也深感责任和使命的重大。坚定信念,回报党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出工作实绩,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做出交警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村干部,朱恒滨认为,《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力度,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鼓励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农村水质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朱恒滨说,眼下,我们要集中资源、集中财力,尽快解决农村土坯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和道路建设、困难群体生活等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以此来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曾辉说,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广泛开展爱党颂党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灵魂深处体会到,国家繁荣、民族自强、生活幸福,归根到底源于党的正确领导。要在瞻望振兴发展美好愿景中,激励全市上下永葆爱党情怀,满怀豪情开创赣南苏区更加灿烂的明天。要坚定跟党走的永恒信念。此外,政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落实是关键。要深入宣讲《若干意见》,把干部群众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住机遇、干事创业上来,激发全市上下开拓进取、创新创造的热情,团结奋进、敢闯敢试的斗志,努力把机遇变为现实,取得振兴发展的丰硕成果。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王美萍说,《若干意见》的出台,让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大好机遇,眼下,商会各成员企业正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项目考察和投资发展,并对照《若干意见》,尽快制订项目,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抢抓发展机遇。

  “我深深地感到,对于群众的事,发展的大事一定要办好,生活的小事也一定要办妥。”郭英雄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必须为群众办好每件事,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都满意。(袁文 记者刘善盛 朱俊兴 刘航 刘念海 实习生程舒)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