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6日
题记:毒品不仅对吸毒的人产生危害,而且对社会、家庭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沾染上毒品,就像打开了命运的潘多拉魔盒,后患无穷。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人人有责。在今年的6月26日第25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到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不要让生命轻易凋谢
●“沾上毒品,这辈子就毁了”
大家都叫他阿龙。6月20日,在赣州市公安局戒毒所,记者见到了阿龙(化名)。
阿龙40来岁,弹得一手好钢琴,曾经有很多酒吧都花大价钱请他去演奏。他手指修长,保养得特别好。记者见到阿龙的当天,他剃着个小平头,穿了件蓝色的学员服。“我曾经当过老师,后来觉得太平淡了,就办理了停薪留职,在很多专业、半专业的学校里辅导学生弹钢琴。后来,经朋友介绍,就去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当经理助理。”
当时阿龙的家境比较殷实,2005年的时候,阿龙每月能拿到3000元到5000元的工资。有一次,阿龙陪客户去唱歌,看到客户神秘地掏出一颗摇头丸嗑得非常陶醉,而且劝他也来一点。或许是因为好奇,或许是想向客户表现哥们关系,阿龙忍不住嗑了一颗……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白天没完没了地睡觉,晚上就偷偷地溜出去寻找毒品。再殷实的家底也经不起吸毒的挥霍。钱不够,就问家里要,找同事借,实在借不到,就去偷、去抢……曾经优雅的“钢琴王子”,犯毒瘾时,涕泪交加,在地上打滚,哭着喊着要家人给钱。老婆实在受不了,生完孩子后就分开了。而父母更是扬言不认这个儿子。
“沾上毒品,这辈子就毁了。只有在戒毒所彻底戒了毒瘾,日子才有点盼头,希望以后能更好一点吧。”阿龙说这句话的时候,低垂着头,脚毫无目的地在地上划着。
●“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危害更大”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面前这个面黄肌瘦、形销骨立的女孩子,和记者见到照片上那个笑起来甜甜的女孩是同一人,曾经的她,走到哪里都是大家瞩目的焦点。6月20日,记者在赣州市公安局戒毒所看到了小华(化名),一个1993年出生,正处在如花般年纪的女孩。
当时,赣州市公安局戒毒所副所长吴夏青正在鼓励小华:“来这里快1年了,管教民警和学员都普遍向我反映你进步很大,你要加油……”
小华中专毕业后,擅长艺术的她成为广东某地一知名剧团的舞台总监。一次新剧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小华在庆功宴上喝醉了,稀里糊涂地相信了同事“一点点冰毒不上瘾”的话,沾上了毒品。从此小华再也无法自拔。当时小华一个月有1.8万元的收入,但也不够用来吸食毒品。后来,因为吸食毒品没钱,小华偷、骗……什么事都做过。
赣州市公安局戒毒所所长林峰介绍说,当前吸食毒品的大部分都是青年人,而且“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危害更大。”在吸毒的年轻人之中,大多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方面的知识,加上分辨能力差,良莠不分,他们中80%以上的人是在不知道新型毒品危害的情况下而吸食的。林峰说,我市曾有个吸毒者,长期的偏头痛让他痛苦不堪。一次偏头痛发作时,有人建议他吸点冰毒。他想,反正只是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减轻头痛,不料,从此染上毒瘾而不能自拔。吸毒不但损害了身体健康,而且容易造成吸毒者心理、人格、精神的扭曲,道德沦丧,甚至丧失人性。大多数吸毒者都没有巨额资金供其支付吸毒开销,在毒瘾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地去抢劫盗窃、坑蒙拐骗,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据了解,大部分吸毒人员都有犯罪记录。
林峰还介绍说,在戒毒所里,让学员身体的早日康复固然重要,但首先还是必须帮助他们戒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毒瘾”。对新进的戒毒学员,戒毒所的民警会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定期定时给予药物治疗,使其最终达到生理上的“脱瘾”。其次,是让学员从心理上戒除对毒品的依赖,转变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为此,戒毒所民警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对戒毒学员进行心理上的矫治。戒毒所要求民警每周都必须与戒毒学员谈心,保证同每名学员每周有3次到5次的沟通、谈话,了解其思想转化情况并记录在案,做到教育感化工作有的放矢。而对于一些思想上顽固不化的学员,在民警思想教育的同时,戒毒所还安排戒毒效果比较好的学员一起陪同沟通,给这些学员心理上的疏导。 (记者吴迪 任仕兰)
阅读延伸
什么是新型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