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14日,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如何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言献策,政府扶持、小额信贷、村镇银行等成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政府扶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会议上表示,农村金融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基于农村经济规模较小、经济主体分散等原因,农村经济面临较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使得农村金融业务具有成本高、收益小、风险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下,金融资本逐利性必然导致其对农村市场的远离。因此,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支持。
王军介绍,农村金融发展一直受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我国不断推出改革措施,积极发挥政府调节作用,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通过进一步完善体系,在机制平台等多方面引导农村金融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解决三农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这些年中国不仅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免除了农业税,并增强了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而且对农业生产中的信贷资金也进行了财政贴息,对一些重要农业保险给予支持。
今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通过减免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措施,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一些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得以减免,有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此外,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快推进适度、运行高效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完善农村保险、期货市场,创新保险服务机制和模式,并加快建立中央与地方相配合、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相协调的长效扶持机制。
发展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研讨会上表示,在中国,农村居民、微型和小型企业获得金融服务仍比较困难,应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
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例子:2007年12月,在世行集团私营部门国际金融公司(IFC)支持下建立的一家小额金融机构,一名四川南充市的养猪专业户从中获得信贷支持,经营了一家小型养猪场。“经过几年贷款支持,现在,他的养猪场生产规模扩大了10倍左右,并可以顺利地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开发新的业务产业链。”
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拉夏德·卡尔丹尼告诉记者,支持小额贷款机构发展是IFC在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设立在中国的技术援助单位,IFC帮助建立和发展了7家与农村金融相关的小额金融机构,并对11个农村金融项目进行了约1.2亿美元的投资,并帮助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
“我们一方面直接融资支持小额贷款机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与政府合作,帮助制定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比如,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全国性小额贷款监管框架,IFC在这方面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目前正在和央行、银监会积极交流,希望共同推动这方面发展。”卡尔丹尼说。
银监会合作金融监管部副主任姜丽明表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监管制度,灵活掌握农行 和小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并推进信用村镇和征信系统建设。
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各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934家,比去年末增加606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34.9亿元。
村镇银行蓬勃发展带来农村金融新活力
“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传统的小额贷款需求正在向大额信贷过渡。”姜丽明说。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表示,目前,我国小额信贷规模仍不足以支持农业、农村加工业及商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和中小型银行。
对此,卡尔丹尼表示,IFC一直致力于支持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保证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村镇银行。IFC在村镇银行成立早期便建立联系,支持其发展为样板企业,为业界树立示范标准,并分享成功经验。此前IFC已投资430万美元于中安信贷、仁寿民富等多家村镇银行,并拟投资1100万元与北川村镇银行签署投资及贸易融资项目协议。
据央行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末,我国村镇银行达228家,另有50家村镇银行已获准筹建。
“村镇银行发展为农村金融注入活力。”佐利克说,在未来几年里,世行和中国在农村金融方面的合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和规制框架;帮助农村信用合作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示范效应的农村金融机构,培养全国性的、批发性的、能规模化的为农村客户服务的大型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