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赣县吉埠镇一名10岁的留守孩小英(化名)被狗咬伤,由于未对狂犬病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小英终因狂犬病发作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6月18日,记者了解到,小英家人拟就小英的死提起民事诉讼。
■10岁小孩独留家中被狗咬
据了解,小英是一名留守孩,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常由其爷爷奶奶照料。据其爷爷介绍,今年4月22日,他和小英奶奶外出干农活,家中只留下小英一人。当他们回到家中时,发现小英正在大哭,嘴边还鲜血直流,并露出3个被撕裂的伤口。小英哭诉着说咬人的是一只非常暴躁的大黄狗。随后,奶奶立即带小英到医院,医院对小英伤情作了简单消炎处理。对于小英后来可能出现的病情,小英奶奶和医院都未引以重视。
4月29日一早,也就是距小英被狗咬伤后的一个星期,小英突然感觉嘴疼,全身发热。随后,小英被送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检查。此时,人们还在为小英的身体反应感到莫名其妙。“双手紧握,口中不停地流口水,有时还会大量地吐口水!”小英奶奶说,对于小英的异常反应,当时大家都没有想到会是狂犬病发作的症状。当晚,小英在当地一家诊所简单地吊了几瓶消炎点滴后回到家里。次日,小英奶奶的外孙女突然边跑边喊,“外婆,姐姐不好了,她的手一直在抓,看到人就用手撕,嘴上流着口水,并且一个劲地喊好难受!”。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的小英,终因被诊断为狂犬病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
■留守孩安全问题需重视
据小英所在村的村民介绍,村里类似小英一样的留守孩不在少数,平日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不在身边,多由祖辈代为管教,而祖辈时常缺乏精力看管,或可能因繁重的农活,或因年龄较大、文化和医疗知识匮乏,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看护和教育孩子。另外,农村散养狗、猫等动物的习惯很难改变,孩子与小动物接触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也会加大留守孩被动物咬伤的可能性。
“小英事件其实凸显的是一个社会问题!”6月18日,一直关注农村留守孩的赣州市政协委员吴智尧对记者说。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市每年死于狂犬病的案例高达30多例,其中多为留守孩。吴智尧委员认为,作为小英临时监护人——她的爷爷和奶奶本身都是受照顾的对象,却要承担起照顾、监管小英的职责,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即使有能力监护,也只体现在浅层次的吃饱穿暖上,对其生病后的照顾显然是无法保障其生命健康权益的。
吴智尧建议,解决农村留守孩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对于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孩,学校和村委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联合他们的近亲和祖父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相关部门也应不定期走进乡村,通过宣传展板,让人们尤其是孩子学习如何防范意外事件的安全常识,教导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记者刘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