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涂若奔)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见图)昨日在“牛津中国财经论坛”发表午餐演讲时表示,过去央行最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低通胀率,主要使用的工具是政策性利率。但在危机阶段,通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等目标可能相互冲突,故他认为,在不同阶段央行关注的重点和使用工具均应不断转变,转“单一目标制”为“多目标制”。
不同阶段转变使用工具
周小川表示,在比较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央行的目标和任务越简单越好,因为只要保持低通货膨胀率,投资就会增长,就业亦能促进,并且有利于和公众进行沟通。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已经接受了教训,意识到关注的重点应该不断转变,即便将来回到平稳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亦需保持谨慎。另外,央行还应研究是否需要给整个金融体系提供激励体系,例如对于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和自我恢复能力,是否要进行调节。
周小川并以中国从03年开始的金融改革为经验指出,大的保险公司、银行不能下岗,所以要更加注意“在线修复阶段”的相关问题,在继续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解决问题。
激励机制中央行需多做事
在具体金融工具方面,周小川强调仅用政策性利率可能不够,因为适当管理利差有利于调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也涉及维持银行的自我修复能力。他称,内地于金融海啸期间也曾下调利率,后来考虑是否要再进一步下调时,除了担心流动性问题,还担心如果降至零利率,商业银行的储蓄成本为零,会导致银行没有发放贷款的压力,从而令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减弱。
周小川并认为,央行在激励机制中需要多做一些事情,例如对银行贷款利率设置下限等。但他同时又称,大企业发行企业债的利率可不设下限,因为可以借此鼓励发展直接融资,以便调节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