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木公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4日
日前,有关资本市场的两则信息让人颇费思量。
一则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的讲话。郭树清称,个人投资者为中国资本市场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则消息是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在国内5600万自然人持仓的账户中50万元以下的账户占比高达97.6%,A股自然人账户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8804户,而在2010年底这一数据是23323户,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零四个月里,A股有4519个千万级账户消失了,占比近20%。
对于第一则信息,市场中的普遍反映是:尽管个人投资者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贡献却与当前个人投资者的回报和地位不对等,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
而对于第二则消息,许多人的解读是:中国富人正逃离股市,股市已成为穷人的游戏。
如果把这两则信息联系起来解读,不妨这样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散户们,“吃的是草,被挤的是奶”,或者确切地说,散户们贡献的是养家糊口的血汗钱,得到的却是成为“待宰的羔羊”的回报。
从网上那些个人投资者的议论看,这种结论显然能让绝大多数散户们认同。因为在目前的股市投资中,只有一成的散户小有盈利,一成的散户“打个平手”,八成的散户无疑成了赔本的“巨大贡献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反差呢?
显然,个人投资者的权益在市场的博弈中被剥夺了,而剥夺者靠的却恰恰是市场机制的缺陷:圈钱不止、内幕交易、信息不对称、不对投资者分红、索赔难、打击违规行为力度小等等,这些让中小投资者频频“失血”的机制性顽疾,正是造成巨大反差的病根。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中的违规成本低现象一直存在于资本市场的各个阶段,而尽管每个时期都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但操作中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处罚这些违规行为往往是达不到惩戒的目的。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却难以掩盖一个让投资者痛心的事实,即许多部门管理者把资本市场当成“救火的工具”和圈钱的手段,很少把它当成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贡献者。这种思维模式的泛滥俨然成了某些管理者的“定式”。他们总是认为这种“虚拟经济”是“没落”的“资本主义产物”。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让个人投资者成为最终的埋单者,成为一头“待宰的羔羊”。
诚然,现在的证券监管层也正在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也确实出台了不少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打击市场中违规行为的制度,如强化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等。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和回忆,散户们应该记得:就在前不久,有关监管层也像日前赞美个人投资者“作出了巨大贡献”那样,在公开场所表示,散户不适宜中国股市。
这是把股市看透之后对散户的“忠告”,还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应付?这种前后似乎有点矛盾的观点又怎么让散户们解读呢?
或许,从当前股市的现状作为观察点,可以对这种前后矛盾的观点作一番“另类解读”。
目前的股市正运行在“熊市”的悬崖边,不但富人在逃离股市,个人投资者也处在深套的状态下,即便如一些机构投资者也难以摆脱亏损的局面。人气的低迷几乎已经到了“冰点”。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已经上市的企业,仍旧出现了资金“空洞”,需要进行再融资,而在准备上市的路途中,仍旧有看不到尾部的排队者,需要通过上市融资而摆脱困境……这里无须列举数据,只要上有关证券官方网站一查便知。
在这种“非常时刻”,各方人士最希望出现的“扶危挤困”者是谁?
毫无疑问,当然是那些“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散户们,没有他们的贡献,站在悬崖边上的市场、融资者们以及排队等候上市的“圈钱者”们,又有什么愿景呢?
然而,已经“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个人投资者们,又有谁还愿意成为巨大贡献的“牺牲者”呢?谁又愿意永远成为待宰的羔羊呢?
遗憾的是,第二则消息告诉我们,穷人还在股市的游戏中“被玩耍”。他们在期待解套,期待获得与他们的巨大贡献相对称的回报与尊重。
只有在获得回报与尊重的前提下,他们才能继续作出贡献,才能去解救那些站在悬崖边上的人们。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