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4日
上市公司的科研实力直接影响其投资价值,而上市公司专利造假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仅今年5月,就有13家上市或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被指是“伪高新”。
联合化工就因被查出高新资质不过关而被撤销所得税优惠。
现象: 中介机构一站式服务
企业申请高新资质,一般需要满足6个条件,其中自主知识产权、科研人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高科技产品占所有收入比重超60%是重点考核的指标,要想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至少要满足上述4个条件。
因为拥有高新资质可以享受15%所得税率,因此很多企业千方百计想要取得该资质。
一券商人士表示,很多企业把其他费用也划入研发费用,让研发费用“增肥”,同时又把生产部分用以外包处理,以此减少员工基数增大科研人员比重,甚至还有些企业通过私人关系去获取该资质。
与此同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些中介机构称可以做到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一站式服务。
北京某咨询公司官方网站就给出其为一家科技公司申请高新技术资质的案例。本来这家科技公司产品单一,无知识产权,而且近三年研发少、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也不理想,但是该咨询公司在四个月内就把这家科技公司运作成为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原因:少交税才是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5月,就有13家上市或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被质疑“伪高新”。这些公司给出的相关数据均未能达到高新资质基本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上市前研发成果丰硕,顶着高新资质的光环,可上市之后研发成果寥寥,研发费用却显示在逐年递增。
上述两种状况在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而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除了企业钻营取巧外,有关部门也有责任。
首先,只要上市公司母子公司有一家有高新技术资质,那么有高新资质的公司就成了上市公司大部分产品的销售出口,承担避税职能。
其次,地方招商引资过程中,把高新资质作为优惠条件,滥发高新资质,或者不严格审核高新资质申报。
很多公司被招商引资时,都会被允诺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其中高新资质是最容易操控的。因此这些公司虽然状况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但在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却可以每年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待遇;但待到IPO或年报公布全部财务数据时,不达标的数据就自然暴露出来。
其三,企业上市前几年通过非研发途径取得研发专利,突击高新资质,专用于IPO时放大投资价值,引起投资者关注,而上市后忽略科研的同时却能列出大额研发费用。
2010年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即将过会创业板之即,同行向证监会递交了举报材料,称其招股说明书中涉嫌4项重要专利造假。最终,松德包装上市无望。
结论:创新研发任重道远
目前国际上大型公司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专利战,而中国企业要想立足于国际贸易,必然要树立创新观念和专利意识,同时政府也为企业研发创造了条件,但是反过来看有些上市公司,创新又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成果?
2011年中国专利年会上,刘燕新秘书长就曾表示,高数量的专利申请量仍然掩盖不了中国专利事业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
而目前高新资质泛滥的同时,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审查能力不足或刻意纵容,另一个是企业创新工作流于形式,造成表面数据达标的假象。
最终结果是,短时间看高新资质使企业减少了税收,鼓了股东的腰包,然而长时间来看企业因循守旧、技术保守,只能不断地通过融资技改或者重组提振业绩。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