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国际银行业变局正在进行中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2日

  美国中小型银行的倒闭潮,多少会对美国经济和金融业产生新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这些金融机构在美国银行业中资产占比较小,所以尚不足以对美国经济产生根本性冲击。

  美国中小银行倒闭不断,或在今年达到顶峰

  近来,美国经济复苏充满了变数,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萎靡不振的消费市场以及乏善可陈的出口增长率纷纷加重了人们对其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与此同时,继2009年后,新一轮的银行倒闭风潮正在冲击着这个“大病初愈”的“经济巨人”,令其经济健康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2009年,美国银行倒闭总数为140余家,远高于2008年的26家,其中以中小银行居多。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说法,中小银行倒闭潮正在快速推进。截至2010年6月份,已有81家银行破产。佐治亚、伊利诺伊和佛罗里达是银行倒闭风波中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州。每个州从2009年以来均有超过27家机构倒闭。预计,银行业的破产高峰有可能在今年出现,全年倒闭银行总数将超过过去3年的总和。

  造成中小银行倒闭狂潮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经营策略和业务领域出现重大失误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据统计,在美国8000多家银行当中,约四分之一银行的业务都曾触及甚至超过监管机构规定的警戒线。很多银行贷款标准过松,并且过度集中在某一领域如建筑贷款,抗风险能力极差。然而,监管机构却置若罔闻,任其风险不断扩大,最终不可收拾,只能以破产告终。此外,在面对这些“要命”的坏账的同时,中小银行还面临着令其头痛的“财政部救援资金”的偿还压力。为了挽救濒于崩溃的金融体系,美国财政部曾推出了高达8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然而,这一计划更像是为大型银行量身设计的,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未必适用。据美国官方调查显示,有690家接受金融救助的小型银行状况出现恶化,约有七分之一已无力向美国财政部支付季度股利,而且此类银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欧洲银行压力测试暴露风险,推进银行税仍面临阻碍

  7月23日,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即使遭遇经济二次探底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参与测试的91家欧洲银行中的84家仍可将核心资本充足率维持在6%以上,剩余7家没有通过测试,它们需要3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虽然市场和业界普遍对压力测试的结果表现出乐观,但是压力测试的可信性仍令人怀疑。有舆论认为,此次压力测试主要是为了缓解市场恐慌情绪,提振市场信心,因此测试的标准和条件比较宽松。

  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银行破产危机,欧盟委员会的委员建议向银行征税,而不是鼓励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拯救破产银行。建议的核心内容是:欧盟各成员国向银行征税,然后筹建一个国家银行救助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基金可用来为某家银行提供过渡贷款、帮助银行转让资产、成立“坏账银行”解决问题资产。此外,救助资金可在银行破产时为高级管理人员、顾问、律师等支付薪水。提出此项建议的欧盟专家巴尼耶表示,征收银行税的根本意义在于“未雨绸缪”,同时,不能让纳税人为银行管理层的错误买单。然而,代表欧盟国家5000多家银行的欧洲银行联盟却不甘示弱地指出,向银行征税进而成立基金的做法将大幅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延缓贷款审查程序,对服务客户并无帮助。可以预见,旨在稳定欧洲银行体系的银行税在其推进道路上仍面临巨大障碍。

  全球银行资产下降,金融资产监管迫在眉睫

  国际金融危机狂潮爆发以来,全球金融业不断被重创,其资产市值的“缩水”更是惨不忍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估计,2007年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的总资产为74万亿美元,全球股市市值为64万亿美元,债市总额为79万亿美元,衍生产品名义值为598万亿美元。而到2010年,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的总资产可能会下降15%至20%,股市市值会下降30%至40%,债市总额会下降20%至30%,衍生产品名义值会下降50%。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市值缩水了约50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各国受国际金融危机打击最为显著。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损失的金融资产总额达9.6万亿美元,与其当年GDP总额基本持平。而日本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据日本央行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日外资银行纷纷撤资以确保本国资金充裕,导致外资银行在日本的资产迅速减少,2009年5月,外资银行在日总资产为35.7万亿日元,缩水一半以上。在欧洲,根据央行提供的报告,如主权债务风险加剧,且政府削减赤字的计划拖累经济增长,今明两年欧洲银行的资产赤字可能扩大到1950亿欧元,缩水规模只能有增无减。

  报告:银行股正处在蓄势阶段

  针对全球银行业资产下降的严峻形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在制订旨在提高全球银行业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该法案有关资本新规定的严格程度超乎市场预期,甚至被形容为“惩罚”金融体系,其实施必将带来全球银行业变局。针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漏洞,新规定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指标,如更严格定义的一级资本、反映对手风险的新风险权重、杠杆比率指标及30天流动性比率,提出建立“逆周期缓冲机制”等。国际清算银行指出,虽然目前这些措施看似过于严厉,但有助于金融体系脱胎换骨,变得更为强大健康。

  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变局,复苏还是衰退?

  美国中小型银行的倒闭潮,多少会对美国经济和金融业产生新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这些金融机构在美国银行业中资产占比较小,所以尚不足以对美国经济产生根本性冲击。另外,今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中银行的投机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其业务经营领域。从另一方面讲,在经历了此次倒闭风潮后,资质不良或者先天不足的银行多数已经被淘汰出局,“硕果仅存”的银行相对来说比较健康。同时,由于大型银行受监管程度较以前严格,贷款审批过程较之前缓慢很多,而中小银行却可利用这一空隙提供“过渡性”贷款,赚取高至15%的优厚回报。因此,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乐观的,其对经济恢复的贡献也是较为积极的。

  从全球宏观角度来看,金融体系的改革刚刚拉开序幕。全球银行业变局也只是全球金融体系调整的一部分。加强监管,充实资本,推进银行税,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多管齐下,这样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也在逐渐恢复之中。然而,国际银行业的自身调整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虽然,它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但是,全球经济的真正复苏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实现充分就业,确保相互投资,保持适度消费增长,推进自由贸易,削除各种贸易壁垒,加速地区平衡发展才是整个经济面复苏的根本保证,而做到这一切仍然需要各国以充分的智慧和耐心,拿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力挽狂澜的勇气,携手共进。

分享: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