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中国保险密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2011年保险深度3%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保险密度有所提高,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明显;保险深度略有下降,主要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其中,北京、上海保险深度降幅居全国之首。

    保险深度略有下降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在保险密度提升的同时,保险深度却略有下降。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报告认为,保险深度略降主要是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发达城市的GDP增长较快,而这些地区保险行业竞争相对激烈,银保产品种类较多,导致保费收入增长缓慢。同时,保费收入的计算口径发生变化,也是导致保费收入减少的原因。

    如果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去甚远。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保险密度方面,早在2007年,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由此可见,要提高普通百姓的保险意识,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加强保险保障功能,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多方入手提高话语权一般来说,发达地区人们的保险意识较强,人均保费收入也相对较高。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保险密度达到3838元/人,保险深度达到5.15%,位居全国前列。但同一年,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其保险深度仅为2.8%,农村地区该数据则更低。由此可见,保险意识与人均保费,或许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是关键性因素。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业话语权,还需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提升保险行业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保险金融知识,加强公众的保险意识和保险观念。其次,要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提升保险业务人员的素质、规范保险市场竞争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建立通畅的投保渠道,增强保险的信用。此外,应增强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提升保险业的整体社会形象,并加强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加大保险覆盖率,尤其是加大重大社会事件中保险的覆盖率,充分体现保险的社会功能,使之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险深度要争取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要达到这一目标,保险业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