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人口红利渐行渐远 中国制造业转移转向何方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在“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之际,在其他低工资新兴经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前,中国制造业会走向何方

□ 本刊记者 王莉 | 文

自2011年11月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六个月负增长。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这个数据要更新),中国实际利用外资(FDI)84.01亿美元,同比下降0.74%。今年前四个月累计,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2.38%;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7016家,同比下降13.94%。

其中,制造业FDI同比下降4.4%,比总体降幅快出2个百分点。2011年最后两个月,制造业FDI单月降幅更是达到两位数。

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过去十年间,中国劳动力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市场对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中国制造业前景感到不安,近年来制造业外企迁移出中国的消息更时时见于报端。一些研究机构也陆续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往外转移的报告。

在“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之际,在其他低工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前,“世界工厂”要失去它的光环了吗?中国制造业会走向何方?

外迁未成趋势

财新记者多方采访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往外转移尚未形成大规模趋势。中国仍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投资的首选地。同时,一些新的现象正在发生。由于中国市场在外资企业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日重,一些在华外资制造企业正在将研发中心和管理中心由欧洲、美国等地迁往中国。

美世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经理张世东告诉财新记者,在他的客户中,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上升而转移的“有,但数量不多”,更多的外企决策者依然认为中国是非常好的投资目的地。美世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1995年跟随跨国企业来到中国,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知名外企都是其客户,对在华外资企业情况相当了解。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利嘉伟亦对财新记者称,没有听到他的客户说不要再来中国投资设厂。

2011年8月,波士顿咨询曾发布一份在华制造企业回迁美国的报告,称在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工业化”背景下,在华制造企业有迁回美国的现象。该报告测算,将有80万的就业机会由中国转移到美国。

利嘉伟告诉财新记者,人们对此报告有一些不确切的解读;报告并不是说在华企业会将在中国的厂关掉,搬回美国。而是说,因为美国政策相比以前要好,在新设厂的时候,企业会多一些考虑,而并非像以前“想都不用想就决定将新厂建在中国”。

他进一步解释,企业回迁美国没有形成趋势,“我们不是说中国的制造业生产力将会减弱。中国还是一个制造业生产大国。”

他们的判断和中国官方、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及日本协力银行的调查一致。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今年5月商务部发布会上透露,根据商务部监测,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已经在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大规模撤出的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中国FDI同比下降,主要因为欧洲各国深陷债务危机泥潭,欧盟撤回对华投资所致。

今年1月-4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9%。日本、美国、亚洲十国/地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依然保持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6%、1.9%、0.6%。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2012年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称,近期,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来自美国和欧盟的交易与使用外资下降,但此趋势没有在白皮书调查结果中显示出来。“商务部的数据变化可能是一种短期波动。”

白皮书显示,78%的在华美国企业仍将中国视为企业短期投资方面优先考虑的全球三大目的地之一;20%企业将中国视为第一优先考虑的投资目的地。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最新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2011年度)》显示,日本制造业企业对中期有潜力业务发展所在国的选择,中国仍位于第一名,印度排名第二名。有七成受访日本企业认为,中国是中期有潜力的国家。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1年度)》亦显示,近三年来,表示在中国未来两年内有重大投资新计划的受访欧盟企业数目在稳定增长。2009年,39%的欧盟受访企业有此计划,2010年和2011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8%和59%。欧盟商会调查报告认为,该趋势的持续进一步表明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充满信心。

人力成本寓言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中国在2004年就已经跨越了刘易斯拐点。2004年以来,中国普通劳动力短缺现象普遍化,由此引起工资水平持续大幅度提高。

韬睿惠悦对中国普通行业总薪酬调查显示,工人薪资平均涨幅由2004年的7.4%,快速攀升至2011年10.9%。

但比之市场、产业链、政策等其他多种因素,传统中国投资地的人力成本上升,并不构成企业将新厂设在别处的主要考虑因素。在中国内陆城市设新厂的外资企业认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人成本和内陆城市工人成本的差距,没有很大区别。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虽然比中国低,但也处在快速上升通道中,对企业的吸引力在趋弱。

目前,企业迁移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战略布局,分散市场风险;受新设厂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吸引。

浙江利时集团的主要业务为日用塑料品制造,包括餐具、卫浴、花园工具等,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生产基地主要设在宁波、深圳、香港三地。其媒体与品牌总监杜锡平告诉财新记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该集团的新厂选址“影响不大”,并没有因人力成本上升考虑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东南亚国家或中国内陆二三线城市。

杜锡平测算,代工企业的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50%以上;人力成本约占20%至25%;固定成本,包括机器设备、仓储等约占22%至25%。如果工厂内迁,固定成本如厂房租金支出、仓储支出会减少;在可变成本方面,仓储成本可能会下降约20%,人力成本会下降30%,土地和电力成本大约下降15%至20%。

但是,如果内迁的企业仍然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业务,还是依靠香港或华南地区进行出口,运输成本会大幅上升。杜锡平推算,企业物流运输成本会增加30%以上,管理成本也要增加10%以上。

综合考虑供应链成熟度、市场、人力资源、交通运输设施、土地成本、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他认为,单是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对利时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具备吸引力。

另一方面,被认为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西部地区,廉价劳动力优势本身对企业的吸引力在减弱。

利嘉伟告诉财新记者,他的不少客户反映,中国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虽然比东部低,但对外资企业来说,内地和沿海工资“不是太大的差别”。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1年度)》显示,欧盟企业虽然对中国劳动力成本持悲观态度的比例近三年来在上升,其中工业品及其服务企业面临压力最大,73%该行业企业认为中国劳动力工资未来会继续上涨。

但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并没有成为欧盟企业减少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商业信心调查(2011年度)》显示,欧盟工业品及其服务企业目前正在计划“规模空间”的新投资,该行业71%的受访企业表示在未来两年有重大新投资计划,远高出消费品及其服务业52%和专业服务行业53%的比例。

重庆市经信委官员告诉财新记者,过去廉价劳动力优势能吸引企业来西部投资设厂,但随着中国东部城市出台一些政策,美国“制造业回流”,西部廉价劳动力对企业的吸引力其实在趋弱。

目前,被认为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低的东南亚等国,其劳动力成本也在持续上升中。

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Eric Fishwick)告诉财新记者,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最快的是中国;但越南也排在了第二,其他传统劳动廉价的国家也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得也很快,所以也不见得会转移到别的国家去。”

值得注意的是,被日本制造业企业认为中期有业务发展潜力排名前六的国家为越南、中国、印度、泰国、巴西、印尼。除了越南,2011年日本制造业企业认为这些国家因廉价劳动力而具有潜力的比例都较2010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分享: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