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青山绿水共为邻 ——定南县加强水土保持促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美丽的城市颇具现代气息,青山绿水让游客流连忘返……近年来,定南县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注重水土保持,做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共生共长。

  ■城市建设念好“水保经”

  5月底,记者在定南县香格里拉酒店文化广场看到:错落的楼群周边,鲜花争艳,树木葱茏,绿草茵茵……该县水保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酒店依山而建,在建设过程中由水保部门全程监督。同时,酒店积极落实防治污染和生态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投入360多万元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和净化。

  定南县围绕建设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目标,着力建设“旅游新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该县把城市水保工作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水保方案前置审批、水保设施建设保证金等五项制度,严格把好项目建设“水保关”。该县严厉查处水土流失案件,对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山体裸露行为进行了认真排查和登记,确认责任主体,根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进行销号管理,落实复绿任务。去年以来,仅县城护坡复绿工程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复绿面积34.65万平方米。目前,该县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32%。

  ■废旧矿区吹来“绿色风”

  5月29日,定南县岭北镇南丰村千亩竹柳苗木基地绿意盎然。技术员钟敏生正在指导当地农民对新培育的竹柳进行护理除草。钟敏生向记者介绍说:“这种竹柳最大特点就是耐盐碱,生长快,对废旧矿山复绿效果好。”

  定南县钨砂和稀土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废弃矿山生态遭到破坏。为恢复矿区生态,该县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科技治理废弃矿山的新途径。在环保部、南京环境科研所的专家的帮助下,先后投入900多万元在废旧矿区建立了3个水保科研示范基地,新建塘坝53座、谷坊25口,开挖竹节沟135.1公里;成功种植了竹柳、多花木兰等植物,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矿区治理面积1.65万亩。同时,该县加大崩岗治理力度,投入173万元,完成崩岗治理30座,减少土壤流失量1.7万吨,增加植被面积0.1万亩。去年,该县崩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被水利部评为优秀项目。

  ■生态开发托起“致富梦”

  “家乡的山水是最宝贵的资源,只要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就一定能闯出绿色致富的路子来。”5月30日,在定南县岿美山镇溪尾村百亩红豆杉苗木基地,企业家凌志诚信心满怀地向记者谈起他的绿色创业梦想。该公司发挥溪尾村与广东河源市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立足荒山治理,打造集科研、种养、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绿色产业。

  近年来,该县把水土保持、环境治理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水保养水保”的路子。该县按照“谁治理谁开发,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使老百姓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得到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目前,该县共涌现出各类非公有制造林户10786户,造林企业13家,造林面积达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3%;九曲度假村、布衣山谷等一批生态林业休闲旅游项目开门迎客,这些乡村旅游点每年接待县外游客1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2亿元以上。(刘海平 记者刘芳 特约记者郭华平 )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