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中国热播美食纪录片欲发展为舌尖文化进军国际市场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姬少亭 王珏玢)美食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5月14日起在央视播出以来,受到观众持续热捧,央视纪录片频道30日在京表示,欲将“舌尖上的中国”延展为“舌尖上的世界”,打造中国纪录片的“舌尖”文化品牌。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舌尖上的中国》制片人刘文透露,纪录片频道正在筹备制作《舌尖上的中国》第二辑,并逐步将视角从美食延展至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传播蕴含在中国人生活之中的中华文化,“让《舌尖上的中国》延伸至《舌尖上的世界》,用中国人的东方视角和文化价值观,打造出中国纪录片的‘舌尖’文化品牌。”

  央视透露,今年4月的戛纳电视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国外多家参展机构极大的关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发生了争抢该片的现象,《舌尖》极有可能创下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的新纪录。

  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来,平均收视率0.49,平均收视份额3.861,日最高收视率达0.75,最高收视份额达5.77,超过原央视综合频道该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栏目30%,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海内外媒体、网络中引人注目的热点话题。

  在新浪微博,仅央视开播《舌尖上的中国》的微博就被转发35000多次,评论突破10000条,“舌尖”作为热点话题持续盘踞热门话题榜首。

  “舌尖”热播也引发连锁美食效应。淘宝网最新数据显示,自该片5月中旬上映以来,片中介绍的美食在淘宝网的成交量猛增。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何东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普及率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专家学者纷纷开始剖析“舌尖”成功的秘诀,期待中国纪录片可以借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刘文认为,《舌尖》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现实”,“接地气”,“采用国际通用的叙述表达方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著名美食专栏作者陈晓卿说,“舌尖”的本意是想告诉人们一个正在变化的真实的中国。

  “我们把自己的位置也摆得很低,这个低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学习的态度,学习国外优秀节目的经验,学习别人叙事的态度和风格;第二个是用敬畏的态度来对待食物;第三,我们要用最浅显的叙述语态来讲故事。”陈晓卿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尹鸿说,这部纪录片把质感和唯美很好地结合起来,极为重视观众体验,改变了过去纪录片欣赏停留在社会精英阶层的局面,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许多学者认为,电视媒体普遍认为观众一味追求娱乐,而“舌尖”的热播改变了这一旧有观念,展现出电视观众的多元需求。

  “中国人很久没有在如此大的层面谈论一部纪录片,纪录片在本世纪初一直处在一个比较边缘的状态,直到最近一年多才突然又成为一个新的社会话题,而这部作品的出现又引起了一些新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

  张同道认为,这样成功的团队制作的商业纪录片可以成为被复制的模式,甚至可以打造文化品牌,创建产业链,挖掘其中的巨大商机。

  在拥有20多年纪录片制作经验的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眼中,《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中国的纪录片多多少少带入了宣传教育的味道,而这是一部没有任何宣传味道的纪录片。”

  刘效礼说,《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极具专业水准的纪录片。他说:“《舌尖上的中国》的推出,大大缩短了中国纪录片和世界纪录片的差距。”

分享: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