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险资半年收益逾千亿 仅次于2007年同期最好收益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李军慧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8日

  险资投资中考成绩单发布。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37万亿元,投资收益率达3.44%。保险资金运用收益109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1亿元,增幅达70%。半年过千亿的投资收益,已经接近2007年大牛市历史最好的收益水平,当年半年险资投资收益达到惊人的1374亿元。

  保险资金上半年股票投资比例接近上限10%,几乎是“满仓操作”。截至8月3日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显示,有32家上市公司受到保险资金热捧,行业涉及机械、石化、医药、消费等,其中,燕京啤酒  以被险资持有3497.3808万股而成为最受热捧的个股。

  业内人士对下半年的投资收益也充满信心。保险分析师认为,随着股权投资比重的增加,股市上涨和大盘蓝筹股IPO的重启,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浮盈将继续显著增加。

  投资收益猛增七成

  7月31日,中国保监会召开2009年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通报了上半年保险业整体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已经实现了投资收益3.44%。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固定收益类投资,上半年股票市场上涨,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的贡献度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袁力表示,“在已经实现的收益中,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560.8亿元,占比51%,权益类投资资产收益525.7亿元,占比47.8%,其他投资收益13.2亿元,占比1.2%。”

  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再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99.7亿元,而去年上半年的险资运用收益仅有648.7亿元,同比大增70%。

  二季度保险资金加大了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力度,证券投资基金2284.5亿元,占6.8%,股票含股权占3317.9亿元,占9.8%。而一季度保险资金在股票上的资金配置为9%,基金为5%。截至6月30日,股票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共录得525.7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47.8%。

  险企投资各有侧重

  截至8月3日,共有2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其中有32家上市公司受到保险资金热捧。从险资分布的行业看,机械行业最受青睐,共持有4710.8527万股,石化类股票2560.6317万股居第二位,医药类股票2478.1377万股居第三位。

  具体到各个保险公司,行业布局则各有侧重。

  燕京啤酒成为中国人寿 系持仓最大的个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达2245.8049万股,占流通股4.6568%。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则持有1251.575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达到2.5952%。

  平安人寿持有国电南瑞631.264万股,占其流通股的3.6%。中国太平洋 则大量增持平高电气 ,在上期1004.4119万股的基础上再增仓844.5348万股。太平洋人寿则大举增仓中创信测  ,由原持有的300万股增持至664.699万股。

  据WIND资讯统计,在200多家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保险公司二季度新建仓的约22家,主要分布在新能源、化纤、电力、农业、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其中新建仓力度最大的是太平洋人寿新买入1117万股天威保变,其次是太平洋人寿购入康缘药业  约936万股,中国人寿购入平高电气约838万股。

  打新股带来好收益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向股权投资倾斜的趋势日益明朗,6月保险业投资资产中银行存款规模下降842亿元,股权投资规模则继续大幅增加,保险业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占比已达到16.6%,较一季度末上升2.6个百分点。

  而6月末以来,IPO的重启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带来了正面影响。IPO重启结束了保险资金9个月来“无新可打”的局面,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比在二级市场投资确定性更强的获利机会。

  “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目前中国人寿参与IPO网下申购和定向增发的浮盈合计为22.6亿元,中国平安 和中国太保 参与IPO网下申购的浮盈规模也在10亿元以上。”中金公司保险分析师周光如是认为,“尽管3个月的锁定期使得潜在获利规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只要股市不出现深幅下挫,这部分投资对于各保险公司全年业绩形成积极贡献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统计显示,7月份,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四川成渝、中国建筑先后在深沪上市,保险资金成功实现网下配额119.2亿元,获配28.43亿新股,并实现“打新”首日浮盈达69.4亿元。

  除三大上市公司外,处于“第二梯队”的保险机构新华人寿、华泰保险、太平人寿、阳光保险浮盈共超过14亿元,中意人寿、嘉禾人寿、长城保险、安邦财险等中小保险机构也从中分得了一杯羹。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