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3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迅速增加,养老护工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职业。养老护工的主要工作是照料入住老年公寓、养老院老人的生活起居,具体事务包括喂饭、喂药、聊天、散步、洗澡、擦身、打扫卫生等。但这一工种在赣州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养老机构正普遍面临着护工人员严重短缺的困扰。
呼唤有更多的养老护工
资料图片。
“都说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可是我们空着床位不敢收老人。”在赣州中心城区经营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的胡女士向笔者透露,由于养老院里老人逐年增加,而愿意从事老人护理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少,招聘护理工成了令她头痛的事。
其实,找不到养老护工的难题不仅存在于民营机构,目前,不少公立养老机构也都遭遇“招人难”问题。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数量剧增,而养老护工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了养老机构存在极大的护工缺口。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护工短缺或许令养老事业提前进入“瓶颈期”。
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高
在许多人看来,所谓养老护工就是“伺候人的活”,端屎端尿,穿衣喂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于福利院的护工来说,伺候人本身是件苦差事,高劳动强度、巨大的心理压力更让人望而却步。
近日,笔者在章贡区社会福利院了解到,该福利院老年部有老人70余人,然而护理人员却只有10人,平均一名护理人员至少要照顾护理6个至8个老人,其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每月休息不超过4天。每个护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日常护理工作包括帮助大小便、翻身、倒水、换衣裤等琐碎事务,并且还要学会老年人常发病的基本护理与病情观察等。
在福利院工作4年多的护工郭荣梅向笔者透露她一天的工作内容,她们每天早上7点上班,为老人送开水、送早餐;然后收集老人需要换洗的衣服送到洗衣房; 9点后是老人休息、娱乐的时候,她就帮助老人拖地、抹桌子、整理内务;11点左右,她开始给老人送午饭,一直到12点结束午餐;下午2点老人午睡起床,她就开始帮老人打好洗澡热水,挨个送到每个房间,随后到每个房间进行巡视,直到下午6点晚餐结束,把老人安顿好后才能下班。
虽然养老院规定每月可休息4天,但由于人手少,郭荣梅的工作也更加忙碌。为了照顾老人,每逢过年过节,她都只能在福利院度过。为此,儿女们对她也多有埋怨。“逢年过节,大家都一家人团团圆圆,可我实在走不开。如果我走了,老人怎么办呢。”郭荣梅无奈地说。
工资收入低 心理压力大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在赣州中心城区的各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下岗人员,且年龄都在四五十岁以上,年龄结构偏大。
章贡区社会福利院老年部部长江学英告诉笔者,现在福利院的护工基本都是临时聘请的。大部分护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上岗前对基本的护理常识都很模糊,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由于从事养老护理待遇低,又几乎天天要和老人待在一起,许多卫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养老院工作。
据了解,赣州养老护工的待遇普遍偏低。在章贡区社会福利院,护工月薪只有800元,加上一些加班费,每月工资不超过1000元,其他民办养老院的情况也差不多。位于中心城区小南门附近的长红养老院有60多个老人,然而护工人数只有10人。该院院长胡向花告诉笔者,护理工作是个脏活、累活,加上她们坚持以服务老人为主,收取的费用也相对比较低,除去开支,每月能给护工开的工资也十分有限。
除了工作劳累、收入低,护工们还要承受精神、心理上的压力。谢瑞英在福利院洗衣房工作已经有4年了,她每天的工作是清洗成百上千件衣物。有的老人患了老年痴呆,在床单、衣物上经常会留下大小便,每次她都得细心地清理掉这些脏物,才放进洗衣机进行清洗。“刚来的那段时间,看到这些衣物有好几个月都不能适应,但现在已经习惯了。”谢瑞英对笔者说,“有的时候,作为护理人员,受委屈也是常有的事,有的老人比较倔,喜欢捡一些破烂放到房间,护理人员整理房间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却经常换来一些老人的怒骂。老人年纪大了,就像小孩子,所以在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做好服务工作,还得细心地哄着这些‘老小孩’。”
服务缺口渐凸显 期待养老新模式
老年人居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极大地承担了社会养老服务的重任。然而,全社会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剧,老人的养老需求每时每刻都存在,而从事护工的人员却越来越少,这无疑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惑。
在章贡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6.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9%。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8个,其中公办社会福利院1所,农村敬老院(福利院)5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0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2个。然而,全区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却相对不完善,区级社会福利院床位紧张,民办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养老服务存在巨大压力。按照相关规定,养老机构护工与老人(半自理、全护理)的比例约为1:3。仅以章贡区社会福利院为例,该福利院有老人、小孩近200人,护工只有38人。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大,福利院的窘境也慢慢凸显。据福利院副院长王书华介绍,大量的养老需求集中于福利院,给福利院带来巨大压力,除了床位不足,现在福利院的服务人员比较紧缺,而且年龄结构偏大,服务能力和水平尚显不足。王书华说:“服务人员每天要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几乎都没有节假日,待遇也比较低,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来,招人成了大难题。目前,区里正在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各村、社区设立养老服务小组121个,这不失为一种破解养老难题的好方式。”
在采访中,许多护工表示,现在大家不愿从事护理行业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付出与收入不相符,护工从事着城市里最辛苦的工作之一,却没有得到与之对应的收入、福利保障和社会地位。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社会应该提高对护工这个群体的重视程度,建议职能部门出台规定,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建议社区通过组织志愿者等形式,让有时间、愿意献爱心的市民在节假日充当临时护工,逐步缓解社会养老资源不足带来的“瓶颈”。(李荣慧 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