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从4月25日起,本报记者随同由省委组织的“稳中求进、加快发展”集中采访团来到九江市,就该市如何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以及加快九江沿江大开发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会见了采访团一行,他介绍道,九江按照“两区互动(园区、城区互动),强工兴城”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九江市建设中的八里湖新区。
“两区互动”破解资金难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3年,是九江实现赶超发展的3年。九江按照“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把工业发展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实现赶超进位的“牛鼻子”,定重点、攻项目、建机制、治环境、破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钟利贵告诉本报记者:“九江当前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充分,必须强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6.4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增长38.6%,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增长109%;开放型经济工作综合考评连续3年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89.1亿元,增长50.8%,总量两年翻一番。”
在战略布局上,九江把沿江开发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钟利贵说:“项目决定发展,投资决定增长,发展是解决困难最重要的手段。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九江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扩大固投不放松、狠抓项目不懈怠,坚持用上项目、扩固投来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钟利贵说:“‘两区互动’战略,有效破解了九江赶超发展极缺资金的难题。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大力推进九江城区建设;经营城市中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工业园区中来,可以对重大项目进行前期投入、培育、孵化;工业项目一旦开工投产以后,其产生的巨额税收又可以反馈到城市建设中来。这样‘两区互动’,形成了良性发展势头。”
瑞昌市打造鄱阳湖中等城市
瑞昌市近年来,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市域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11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12.66亿元,增长35.2%……现汇进资排名全省县级第二、九江第一,外贸出口1.56亿美元,增长202%,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
瑞昌市市委书记古小平告诉本报记者,瑞昌未来5年总体目标是“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用5年时间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等城市”。具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翻两番,实现600亿元。
庐山区千方百计扩容固投
在庐山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该区今年一季度GDP总量列九江地区第二;财政总收入列九江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九江第四,增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列九江第一。
庐山区区长钟好立告诉本报记者:“今年该区主要经济指标力争GDP总量增幅达到15%左右;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保持在40%左右,总量达到180个亿以上;力争财政总收入净增4个亿以上,总量超过15个亿。”
共青城擂响赶超发展战鼓
阳春四月,走进共青城市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发展景象。
共青城市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核心,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快产业集聚、狠抓环境优化、夯实平台建设,全力以赴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工业,进行赶超发展。3年来,共引进工业项目100多个,总投资300多亿元,GDP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两番,电子电器、新能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四大环境友好型产业聚集成势,项目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图 荣子文 谌远宇 记者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