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4月25日,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一季度全省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提到“华夏银行南昌分行年内开业,同时争取厦门银行南昌分行年内批筹,加快农商行改制步伐”。这意味着,南昌市区银行将达到15家。中小股份制银行涌入南昌,抢存款,挖人才,想方设法从国有银行饭碗里抢一杯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中小银行在“跑马圈地”,谁圈的地多,谁挖的人才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
抢存款第一年要拉50亿
业内人士称,现在进银行,学历什么的不重要,只要有客户资源,能拉来存款,就是英雄好汉。“全省的金融蛋糕就这么大,国有银行拥有的客户资源和存款多,中小银行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从大银行‘虎口夺食’。”有关人士这样说。
4月初,筹备中的华夏银行南昌分行招聘,记者前去探访。该行负责人面对前来应聘的人员毫不讳言:“华夏银行进入南昌第一年,要完成50亿元的存款任务。”他说,今年华夏将新招100多名员工,按照50亿元的存款任务,均摊到每个员工头上,每人第一年将完成5000万元的存款任务。
记者问:“银行要求每年的业务量都要比往年有所增长。第一年的任务是50亿元的存款,第二年、第三年就可能是80亿元、100亿元的存款,到时人均摊的任务将更多。不要说有工作经验的人完不成这个任务,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完不成任务。”该负责人答:“说实话,中小股份制银行就是一个人当几个人使,我们行的副总,一年最少要完成5亿元的存款任务。”
“现在的银行都疯了,那么多的存款任务单凭个人怎么可能完成?”前来应聘的关小姐目前是某银行的理财经理。她告诉记者,在她们银行,一般都是领导拉来巨额存款,员工主要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维系关系即可。“对于没有资源、背景的年轻人,今后在银行业是越来越难混了。”
抢人才开出年薪数十万
谁有资源,能拉来大存款,谁就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重点挖的人才。
“全省目前共有金融从业人员8万多名,其中四大国有银行、邮储、农信社等老牌银行,员工共有7万名,其余1万名为中小银行员工。”某银行有关负责人说,从数量上看,这1万名远不敌7万名,要抢占存款,只能靠有资源的员工。这些重要的员工从哪里来,中小银行绝不会招聘新人再慢慢培养,而是直接从老牌银行中挖墙脚。被挖来的员工,带走了客户资源,也将这些客户的存款移到新东家旗下。
有人说,国有大银行正在沦为中小银行的人才培养基地。“中小银行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每年动辄数十万元的高薪。”一名国有银行的中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省内银行业待遇最高的不是国有大银行,而是中小股份制银行,一个副总的年薪能达上百万元,网点负责人也有50-80万元的年薪。当然,高收入对应着高付出,中小银行的压力也大。作为网点负责人,完不成各项考核指标,高收入就很难兑现,自己也很难在这家银行待下去。”
抢先机转型才是胜负手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人才还必须流动。”江西财经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吕江林称,不过中小股份制银行挖人的前提是能否带来客户资源,选拔员工的用人观被扭曲。同时,高薪挖角,造成用人成本的增加,令人担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微博中称,银行揽存大战,搏杀激烈、招数迭出。银行这种单一的存款考核方式也该变一变了。金融专家表示,银行一味追求信贷扩张的经营理念,背离了银行稳健经营的一般规律。跳槽员工带走客户存款,易衍生出内部监管漏洞,有较大的风险。银行疯狂揽储的背后,是银行同质化竞争太厉害,特别是银行获利仅依赖存贷差的单一模式。要改变目前的情况,银行需加快中间业务升级,同时进行战略转型,各家银行应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差异化竞争,才能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
本报记者杨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