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叶檀:新三板才是真正的创业板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先生4月17日在湖北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新三板市场有关方案尚未正式报批,但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虽然新三板主要服务高科技企业,但未来还要扩容到其他行业领域,股东人数将来也可突破200人。

    笔者曾把创业板当作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孵化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沃土,没想到事与愿违,创业板更像是贵族们的后花园,以想象中的高科技在游资接力赛中自娱自乐,犯了天真幼稚的错误。

    作为乐观主义者,我们把眼光投向新三板,希望新三板成为真正的创业板,而创业板能够借由新三板浴火重生。新三板成功需具备三大前提:拒绝行政审批;严厉监管举措;让有实力的机构参与做市商,让更多的机构进入新三板市场。

    低门槛的新三板是高科技企业的沃土。各地高科技园区预备上新三板的储备企业有万家以上。仅中关村一地,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剔除已经上市的200家,挂牌率不到1%,目前新三板总市值约100亿元,已有106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和通过备案。另据招商证券研报,2010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59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假设挂牌率提升至5%,预计全国的国家级科技园都纳入进来后,OTC市场的总市值可达7000亿元,理论满值(挂牌率100%)应为14万亿元。

    如果新三板与创业板一样进入严厉的审批程序,成为关系与人情的攻坚战,PE腐败等难以禁止,则新三板将落入创业板的窠臼,未曾成长已老年病缠身。新三板目前的备案制非常严格,有向“小发审”蜕变之虞,未来有必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对造假者进行终身督导,纳入污点名单,在转板为创业板或者中小板上市公司时扣减相应得分。新三板流通性差,交易量小,被认为先天不足。反过来想,这恰恰是新三板的好处,激励机制使新三板定价偏于保守,比创业板的定价准确得多。

    新三板定价受到双重约束,新三板没有散户接盘,场外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定价偏向保守,机构之间彼此熟悉,谁也不好意思对同道下狠手,也不可能下狠手;并且,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大股东为防止股权分散,不愿意也不可能大规模增资扩股。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区别。据证监会透露,从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情况看,2011年1月1日至今,成交金额只有7.32亿元,平均换手率3.4%,而同期场内市场换手率超过230%,投资主体多数是中小投资者。新三板没有向中小投资者的风险转嫁渠道,显示了机构投资者的老成持重,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给企业的保守估值显露无遗。以“新三板”转上创业板的第一只股票“世纪瑞尔”为例,该公司在2009年“新三板”挂牌期间交易价格在7元左右,而登陆创业板时其发行价格达到每股32.99元,上市首日收盘价格接近60元,其收益率接近10倍,投资时间不过两年左右。另一家成功转板的佳讯飞鸿,在新三板唯一的交易是2008年6月17日一笔3万股的单子,从1元/股增至9.8元/股成交。而上市之时,价格一飞冲天,每股价格高达22元,发行市盈率53.66倍,发行后每股收益0.41元。上市之后,业绩大变脸。

    郭树清主席17日表示,新股发行价格过高,是我们一直存在且20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前年(2010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是58倍,去年仍达47倍,今年前3个月是30倍,4月份以来是20倍,希望能够保持。

    新三板与行业平均市盈率两项指标,可抑制让人头痛不已的“三高”发行,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比停止新股发行好得太多,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区别。引入做市商机制,增加转板机会,可让新三板的定价更加准确;引进个人投资者是个转嫁风险的坏主意;引进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做市商制度活跃交易,则可让新三板恢复生机。优秀的做市商机构有定价能力,对新三板上市公司有较深的了解,可成为市场定价主导者。

    新三板给了中国投资领域真正的“天使”们一条生路,他们既可通过新三板退出,也可以在新三板发现好公司。各路机构与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进入新三板,就有了筛选高科技企业最有动力的引擎,因为他们可以从新三板的转板过程中获得二度溢价。

    目前全国100多家券商中,有61家具有代办转让资格,全国4300个营业部可以从事中关村公司的股份交易,占营业部总量的89%。缺乏筛选优质企业的动力,机构多而无益;通过审批机制让中小投资者接盘,会让众多新三板机构成为嗜血鲨鱼;而建立筛选机制与宽松的转板机制,外加严厉的惩处机制,可让投资者恢复天使真身。

    新三板改革,区域股权市场转让制度改革,都是为了对接证券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为中国的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拼出一条生路。

分享: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