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8日
本报石城讯(记者梁健)4月17日,记者慕名走进石城县琴江镇赣江源文体广场,只见偌大的舞台上,几名身着盛装的农民演员伴随着欢快的歌声翩翩起舞,台下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62岁的邱平老人高兴地说:“农民剧团演员自编自演,免费送戏,群众十分欢迎。”这是石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的喜人场景之一。
石城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群众尽享文化之美,石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从财政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新建或修缮文化场所,逐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优先考虑文化阵地建设,以保证群众能就近参加文体活动;通过激活民资、招商引资等方式,着力保护古色、红色文化遗址,让特色文化有繁衍的阵地。近两年,该县先后投入2亿余元建起了赣江源文体广场等大型文体活动场所。每个乡镇建起了综合文化站,131个村通过改建或新建,完成了一个文体广场、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宣传栏等“四个一”文化阵地建设。
为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该县充分整合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等资源,选择居住宽敞且热心文化事业的家庭组建文化庭院,吸引、组织农民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些乡镇充分利用旧礼堂等场所,建设“文化超市”、小戏台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有效快捷地把有限的文化资源盘活、流通起来。同时,培育一批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让农民点题、文化团体唱戏,使文化活动符合农民需要。截至目前,该县民间自发成立的灯彩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文体协会有110余个,涌现出灯彩村等各类特色文化新村60多个,一大批文艺队伍长年活跃在一线,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