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6日
潺潺小溪从赣县韩坊乡塘坑村流过,山水如诗如画。4月12日,记者驱车前往这里采访。经过盘旋颠簸的山路,依稀可以看到散落于村庄的土坯房以及条块状的水田,赶着水牛的老农趁着春天的时节正在翻耕。
在村委会会议室,全村党员和“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简称“三送”)干部正在开会商议进村主干道修建问题,大家认为,现在路基弄好了,群众的积极性也有了,下一步要解决资金问题。
受地理条件限制,塘坑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村集体除上级拨付的公益事业费外,无其他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农户没有钱,集体也没有钱,被小溪阻隔的村里交通成了大问题。住在小溪两边的村民只好从其他地方搬来大石头堆在小溪里,通过露出水面的石头来来往往。“其实,最苦的不是这样的‘桥’难走,而是下雨天根本没法过。每当小溪因突降暴雨涨水时,对岸的村民根本没法过,只能等水位下降。雨下几天我们就几天无法出门。”村民曾文彪想起当时的情景一脸无奈。
就在村民一起想办法如何解决难题时,县安监局驻塘坑村“三送”工作组来了。工作组立即筹措建桥资金。资金有了,村民积极投劳,“三送”干部运来机械,加快进度,并对新桥质量严格把关。
塘坑村因为偏僻,交通严重滞后,在13个村民小组中仍有7个村未通公路。“三送“工作组组长吴良晨对村民修路的事印象深刻,他说:“村民每年都会自发组织起来修缮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把进村主干道的路基搞好了,下一步我们要想办法实现硬化。”(邹世河 特约记者邱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