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2日
[导读]他的令人瞩目之处在于,每每总能挖掘出高科技行业的宝藏。
作为亚洲的首富,他不但在香港能呼风唤雨,其大名在中国内地同样如雷贯耳。不过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他的令人瞩目之处在于,每每总能挖掘出高科技行业的宝藏,其中包括Facebook、Siri和Spotify等科技新秀公司。《福布斯》杂志记者日前获得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对李嘉诚进行了一次专访,令世人有机会了解他的新投资策略,以及他正在哪些领域投入资金。
虽然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年纪已经八十有三,但他每天午饭前做的事情,比那些只有他一半岁数的人一整天的工作量还要大。在我见到他之前,他已经用完了粥和蔬菜做的早餐、浏览了一遍国际时事新闻、还在自家附近打了一轮高尔夫。过去50年来,他一直住在此处。李嘉诚的办公室位于长江集团中心的顶层,这幢写字楼号称配有私人游泳池,以及全世界速度最快的电梯之一(只需45秒钟便可升上70层,速度快到能让人的耳膜鼓起来)。
我面前的他,一派宁静致远的超然情态。“投资高科技会让人感觉变得更年轻。”他笑着说道,其招牌式的黑框眼镜也跟着“舞”了起来。自《福布斯》杂志开始编制全球富豪榜以来,时间已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这期间,李嘉诚已经在香港这个700万人口的富庶之地发展出庞大的家业。香港每七套住宅中就有一套是由他的公司建造。他还控制着香港七成的港口物流,在公用事业和移动通讯服务等行业也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他在内地的成就——尤其是零售业和房地产——也令人瞩目。
李嘉诚已将近五年没有接受过西方媒体的专访。而这次,他破天荒地就其最让人想不到的非凡事业开了金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李嘉诚在高科技领域的一系列投资让他加入了以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为代表的科技伯乐之列。对初创企业而言,哪怕只是获得他们这些人的参股,成功就算是有了保证。
事实证明,这位耄耋老人在数字世界却有着难以想象的魄力。他告诉我说,他在2007年12月只用了五分钟便决定投资Facebook,尽管当时这家公司几乎毫无营收可言,而根据其融资计划测算的估值却已高达150亿美元。这个投资机会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周凯旋呈交给他的,后者是李嘉诚私人的高科技投资公司——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的负责人。李嘉诚立即就被Facebook不断增长的用户群及其在移动领域的业务前景吸引住了,于是很快就同意投资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
在此之后,他又追加了投资,但购入的股份数目不详。考虑到Facebook上市后的市值势必要突破1,000亿美元,这肯定将为李嘉诚带来10亿美元乃至更多的财富。
对Facebook的投资,只不过是李嘉诚在高科技领域一系列回报丰厚的投资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维港投资曾经在2005年投资过Skype,后来这家亏损的公司被电子港湾(eBay)以25亿美元收购。他还向Siri投资过750万美元,一年后的2010年,这家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近一段时期,他还投资了音乐网站Spotify、众包汽车导航服务公司Waze和防水技术公司HzO。
“他和他的团队最酷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对于想象中的世界发展方向了然于心。”Spotify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艾克(Daniel Ek)如此说道。艾克只有29岁,足可以当李嘉诚的孙子了。艾克说:“从他投资Spotify的那一刻起,他就保证自己的汽车上要装上Spotify。这事情发生在Spotify还没有推出移动应用的2009年。他想要的是:‘什么时候Spotify能在每一辆汽车上普及?’在他看来,Spotify无处不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看到的并非技术上的限制,而是这个世界应该发展成的样子。”
由于维港投资在亚洲有根深蒂固的人脉,许多新秀公司都慕名而来,希望能获得该公司的帮助,打入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Waze的首席执行官诺姆·巴丁(Noam Bardin)说道:“我就是通过他们对Facebook和Skype的投资才知道他们的,别无他尔。”这家以色列-美国公司去年从维港和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获得合计3,000万美元的资金。很快,他便对李嘉诚洞悉全球的视野、果断迅速的决策及强大的人脉大加称赞。
“他们与中国内地渊源深厚。”以色列岩浆创投(Magma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Waze的最初创始人亚哈尔·日尔卡(Yahal Zilka)补充道。他说,在适应中国文化以及寻找潜在合作伙伴等事情上,维港投资为他们提供了帮助。后来他还与李嘉诚共同投资了另外两家以色列科技初创企业。
李嘉诚的卓越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对于投资对象的选择,还在于对投资方式的拿捏到位。他现在对于挑选合适时机,填补初创企业的“死亡之谷”已经变得驾轻就熟。在一家初创公司从获得天使投资到进入下一阶段融资之间,存在一段资金的空白期,而且美国初创公司的这段空白期正在变得越来越长,这正是斯坦佛国际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副总裁诺曼·维纳尔斯基(Norman Winarsky)所说的“死亡之谷”。 斯坦佛国际研究所曾是斯坦佛大学的附属研究机构。
“李嘉诚会一直坚持,”维纳尔斯基说道,“他不止是填补空缺的资金提供者而已,他相信科学技术的颠覆性力量。”拜苹果收购Siri所赐,维纳尔斯基与李嘉诚一样,也是受益者。
这些具有颠覆性的初创企业反过来为李嘉诚其他规模更庞大的家业提供了更前沿的技术。对于他的网站投资,李嘉诚说:“靠这些投资挣钱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例如,他旗下的手机界面设计公司INQ能提早接触到预装Skype、Facebook和Spotify应用的手机。
近来,李嘉诚对人工智能在其所有业务中具备的广泛潜力尤其着迷。除了用750万美元投资于Siri(如今普遍应用在苹果iPhone手机上的虚拟助理应用),他在去年12月还向开发搜索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Summly提供了30万美元。而家公司是由一位16岁的少年领导。他还相信,人工智能最重大的影响之一将是教育。到时候,定制化的教学将与个人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他说道,“与高速移动网络结合在一起,将不可避免地对好几个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李嘉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的照片。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初闯商海的创业者。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李嘉诚对教育持之以恒的热情,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他的早年生活。关于他的早年事迹,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已广为人知,就如同林肯总统那段铁路伐木工生涯为美国人所熟知一样。(在上海最大的书店上海书城,可以找到数十种未经授权的李嘉诚传记以及关于其投资策略的书籍。)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在广东潮州。抗战期间,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到香港。“潮州遭到日本人轰炸的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他回忆道。后来全家搬到了离潮州不远的香港。可是到香港没多久,过去在小学当校长的父亲便因为染上肺结核而病故。
“这是我童年最可怕的经历,”李嘉诚回忆说,“当时我也染上了肺痨。贫穷的重担以及孤立无援的痛苦滋味,某种程度上,让一些疑问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头,并激励我前行。一个人的命运能否被改造?通过化繁为简,是否有可能将问题的难度降至最小化?靠周密的计划,能否将成功几率提高?”
失去受正规教育机会的他,必须自己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12岁时辍学,到一家手表表带厂当学徒工。14岁时,他在一家塑料贸易公司干上全职工作,以贴补家用。1950年,李嘉诚辞职后开始了自己的塑料玩具和日用品制造生意。当他从行业杂志上获悉塑料假花在意大利流行后,觉得这是门前景更好的生意,于是调整了工厂生产,专攻塑料假花。